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3、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4、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5、物质分类与转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石,如图为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二维图缺失的类别A___________和化学式B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以下试剂研究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a. b.
c.
d.
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酸,可能与
反应的有(填字母)___________;
(3)关于盐酸与反应,同学们有不同意见,甲同学认为发生反应: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类型(填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乙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从化合价角度体现了盐酸具有___________性。
6、下表中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其中上边界并未用实线标出。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基态G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
(2)F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区;Fe与CO易形成配合物Fe(CO)5,在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 ;已知:原子数目和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与C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分别为 和 (填化学式)。
(3)在CH4、CO2、CH3OH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有 。
(4)根据VSEPR理论预测ED4-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B、C、D、E原子相互化合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分子的电子式为 (写2种)。
7、用下面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
(5)写出D参加化学反应后所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
8、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MgCl2固体配成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向此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MgCl2固体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A.天平
B.烧杯
C.漏斗
D.玻璃棒
(2)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
胶体。制备
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用实验方法证明红褐色溶液是胶体,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9、下列物质中 a.石墨 b.液氯 c.熔融Na2O d.NO2 e.氨水 f. NaCl溶液 g. CuSO4·5H2O h. 冰醋酸 i.盐酸 j.蔗糖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10、(1) 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②NaHCO3晶体 ③氨水④纯醋酸⑤FeCl3溶液⑥铜⑦蔗糖: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FeCl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HSO3(aq)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制取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K2SO4饱和溶液,由于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11、(1)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2 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溶液的pH分别变成m和n,则m与n的关系为_______。
(2)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2 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3,则m与n的关系为_______。
(3)体积相同,pH均等于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3,则m与n的关系为_______。
(4)体积相同,pH均等于13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m与n的关系为_______。
(5)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溶液呈______性(填“酸”、“中”或“碱”,下同),溶液中c(NH)_______c(Cl-)(“>”、“=”或“<”)。
(6)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___性(填“酸”、“中”或“碱”),溶液中c(NH)________c(Cl-)(“>”、“=”或“<”)。
(7)写出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13、三硫代碳酸钠(Na2CS3)常用作杀菌剂、沉淀剂。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三硫代碳酸钠的性质并测定其溶液的浓度。
实验1:探究Na2CS3的性质
步骤 | 操作及现象 |
① | 取少量Na2CS3 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并分成两等份 |
② | 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
③ |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1)H2CS3是___酸(填“强”或“弱”)。
(2)已知步骤③的氧化产物是SO4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实验2:测定Na2CS3溶液的浓度,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取100mLNa2CS3溶液置于三颈烧瓶中,打开仪器d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稀H2SO4,关闭活塞。
已知:Na2CS3+H2SO4=Na2SO4+CS2+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46℃,与CO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3)仪器A的名称是__。
(4)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
(5)为了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对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19.2g固体,则A中Na2CS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14、(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亚硝酸钠,并测定所制亚硝酸钠的纯度。(加热装置及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Ⅱ.亚硝酸钠纯度的测定。
当Na2O2完全反应后,E中产生的固体除NaNO2外,还可能有NaNO3。测定亚硝酸钠纯度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反应后的固体4.30 g溶于稀硫酸,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KI,将溶液中的NO2-和NO3-全部还原为NO,并通入足量N2,将NO全部赶出,最后将溶液稀释至1000 mL。
步骤二:取上述所得溶液10 mL,用淀粉作指示剂,用0.050 mol/L的Na2S2O3标准液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最终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为16.00 mL。
(1)步骤二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固体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仰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得亚硝酸钠的纯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5、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温度/K | 有关物质 |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 ||||
酸性KMnO4溶液 | H2C2O4溶液 | H2O | |||||
V/mL | c/mol·L-1 | V ml | c/mol·L-1 | V/mL | |||
A | 293 | 2 | 0.02 | 4 | 0.1 | 0 | t1 |
B | T1 | 2 | 0.02 | 3 | 0.1 | V1 | 8 |
C | 313 | 2 | 0.02 | V2 | 0.1 | 1 | t2 |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可能是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Ⅱ.请回答下列问题:
(3)已知下列方程式:
①2O2(g)+N2(g)=N2O4(l) ∆H1 ②N2(g)+2H2(g)=N2H4(l) ∆H2
③O2(g)+2H2(g)=2H2O(g) ∆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 ∆H4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101 kPa时:
CaO(s)+H2SO4(l)=CaSO4(s)+H2O(l) ∆H=-271kJ/mol
5CaO(s)+3H3PO4(l)+HF(g)=Ca5(PO4)3F(s)+5H2O(l) ∆H=-937kJ/mol
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6、氟碳铈矿(主要成分为)是提取稀土化合物、冶炼铈的重要矿物原料,以氟碳铈矿为原料提取铈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中
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氧化培烧时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则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焙烧后的产物之一为,则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酸浸率,可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但温度偏高浸出率反而会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机物能将
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该过程可表示为:
。向
(有机层)中加入稀硫酸能获得较纯的含
水溶液,从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向悬浊液中通入氧气得到产品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