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3、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4、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5、“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1)已知:
①CO(g)+H2O(g)H2(g)+CO2(g) ΔH=-41 kJ·mol-1
②C(s)+2H2(g)CH4(g) ΔH=-73 kJ·mol-1
③2CO(g)C(s)+CO2(g) ΔH=-171 kJ·mol-1
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在容积为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25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CH3OH(g)和H2O(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一定不能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 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 mol H2
C.在原容器中充入1 mol氦气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缩小容器的容积 F.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3)高温下,CO2与足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实现反应:C(s)+CO2(g)2CO(g)。
向容积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加入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某温度下,若向该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 mol CO2,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中CO的百分含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T1时,向体积为2 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和为3 mol的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φ)与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当=2时,经过5 min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0.6,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若此刻再向容器中加入CO(g)和CH3OH(g)各0.4 mol,达到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当=3.5时,达到平衡后,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像中的________(填“D”“E”或“F”)点。
6、(12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 碘反应生成HI会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kJ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___ ___转化为___ _____。
(3)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②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③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 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
⑤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转化为
,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
3.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
4.无水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
和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书写方程式
(1)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将少量硫酸铝溶液滴入足量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___;
(3)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9、(1)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氢碘酸。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l2通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O-与ClO个数比为3:1,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与Cl2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将气体通入含有40gNaOH的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气体中Cl2质量为________。
(4)向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充分反应后,测得游离态的溴元素和化合态的溴元素质量比为1: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Ⅰ.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_______。
(3)如反应转移了0.3 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
(4)已知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写出其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1、(1)以下是五种常见有机物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A、B、C为烃, D、E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1)五种物质中所有原子共面的是:______ (填名称);D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鉴别E的试剂可以选用______。
(2)化合物M和N的分子式都是,M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预测N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______个峰。
12、利用反应NO2(g)+SO2(g)SO3(g)+NO(g)+Q(Q>0)可处理NO2、SO2等大气污染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成下列填空:
(1)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b.NO2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每消耗1mol SO2的同时生成1mol SO3
d.体系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t min内,SO2的物质的量下降了a mol,则这段时间内v(NO) =_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并注明单位)。
(4)请写出两种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硫酸溶液久置,pH会变小,请用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
(6)将SO2持续通入NaOH溶液中,溶液中SO3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13、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CH4是否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CuSO4逐渐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则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 。
(2)研究小组将CH4通入溴水时,发现溴水逐渐褪色,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 。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结论(用文字表示,不必画实验装置图)___ _____________ 。
II、(1)工业上用电石-乙炔生产氯乙烯的反应如下:CaO+3CCaC2+CO
CaC2+2H2OCH≡CH+Ca(OH)2 CH≡CH+HCl
CH2=CHCl
电石-乙炔法的优点是流程简单,产品纯度高,而且不依赖与石油资源。
电石-乙炔法的缺点是: 、 。
(2)乙烷和氯气反应可制得ClCH2CH2Cl,ClCH2CH2Cl加热分解得到氯乙烯和氯化氢。请设计以乙烯和氯气为原料制取氯乙烯的方案(其他原料自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必注明反应条件)。要求:①反应产生的氯化氢必须用于氯乙烯的制备;②不再产生其他废液。
14、常温下,求下列溶液的pH(已知lg2=0.3)。
(1)0.1mol·L-1的CH3COOH溶液(已知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
(2)0.1mol·L-1NH3·H2O溶液(NH3·H2O的电离度为α=1%,电离度=×100%)。
(3)将pH=8的NaOH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4)将pH=5的盐酸与pH=9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
则(1)pH=___;(2)pH=___;(3)pH=___;(4)pH=___。
15、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可减少CO2排放,并合成清洁能源。
(1)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CO2(g)+H2(g)H2O(g)+CO(g)△H1=+41kJ·mol-1
②CO(g)+2H2(g)CH3OH(g)△H2=-90kJ·mol-1
①总反应的△H=___________kJ·mol-1;
②该反应在___________能自发(填“高温”、“低温”、“任何温度”、“一定不”);
③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2)500°C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CO2和8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t=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n(CO2)=1.0mol。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2mol、lmol和lmol,此时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填代号)。
a.v(正)>v(逆)b.v(正)<v(逆)
c.v(正)=v(逆)d.无法判断
16、硫酸铅广泛应用于制造铅蓄电池、白色颜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3PbO·PbSO4·H2O(三盐)等。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制备Pb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PbCl2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②PbCl2(s)+2Cl-(aq)PbCl
(aq) △H>0
③Ksp(PbSO4)=1.08×10-8,Ksp(PbCl2)=1.6×10-5
(1)“浸取”时需要加热,此时盐酸与MnO2、PbS以及NaCl发生反应生成Na2PbCl4、S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步骤中FeS2和MnO2颗粒可以组成两个原电池,如图所示:
其中,MnO2原电池反应迅速,而FeS2原电池由于生成的硫覆盖在FeS2颗粒表面,溶解速率变慢。
①MnO2原电池中,每消耗3 mol MnO2,生成___________mol Fe3+。
②FeS2原电池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沉降”操作时加入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5)PbCl2经“沉淀转化”后得到PbSO4,若用1 L硫酸溶液转化10 mol的PbCl2,则硫酸溶液的最初浓度不得低于___________。
(6)用硫酸铅与氢氧化钠溶液在50℃-60℃反应可以制备三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