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2、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3、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4、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5、实验室迅速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如下反应: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此反应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结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___,还原产物是___。
(2)Fe2+也能与MnO4-反应生成Mn2+,反应后Fe2+转化为__。反应中Fe2+表现__(填“氧化”或“还原”)性。
(3)如果上述化学方程式中KMnO4和MnCl2的化学计量数都是2,则HCl的化学计量数是___。
(4)实验室通常利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得氯气,据此可知KMnO4、Cl2、MnO2三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
6、“重污染天气”即为“重雾霾天气”。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程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受静稳天气等影响则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组成极其复杂,涉及30000种以上的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炭黑、重金属等)和有机化合物。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高温燃烧室内与氧气反应生成氨氧化物,氨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再转化为硝酸盐.汽车装有净化装置——三元催化器,它会将一氧化碳、氨氧化物等物质转化为氨气和二氧化碳。而三元催化器的广泛使用,机动车尾气中
的排放显著增加.机动车尾气中的
是氮氧化物与
反应产生的,而
来源于
与
的反应。
可直接参与到
与
的反应中,并加速大气中
及
的形成,会加剧雾霾。上述材料涉及的反应相关物质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上述材料中,雾霾形成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类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非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各写一条)。
(2)许多大城市提出“汽车限行”措施,主要指限制汽车运行如限号行驶,以减少汽车运行过程中尾气的排放。“汽车限行”带来诸多的利与弊,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请从你的认识角度,谈谈你对“汽车限行”的态度_______ (阐述观点,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论证)。
7、(1)参考的结构示意图,画出
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2)有机物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但熔点
(-90℃)远低于
(24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8、电池的发明和应用是化学家们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
每一次化学电池技术的突破,都带来了电子设备革命性的发展。最近,我国在甲烷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上获得了新突破,原理如下图所示。
(1)甲烷燃料应从__________口通入(图1),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2)以石墨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如下图2所示。电解开始后在__________的周围(填“阴极”或“阳极”)先出现红色,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3)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
d.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4)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CO(NH2)2],原理如图。
①电源的正极为________(填“A”或“B”)。
②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6.72 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________g(忽略气体的溶解)。
9、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
(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
中的几种离子。
①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②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③取②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④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A~D中的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某小组同学对比和
的性质,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和
溶液中分别滴加
的盐酸,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
a.图_______ (填“甲”或“乙”)是的滴定曲线。
b.A′~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写出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
c.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③向的
和
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
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有气体产生,且白色沉淀的成分只有一种。已知:
i.的
溶液中,
,
ii.25℃时,,
写出向溶液中滴加少量
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10、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回答下面各题,并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
元素代号 | I1 | I2 | I3 | I4 |
Q | 2080 | 4000 | 6100 | 9400 |
R | 500 | 4600 | 6900 | 9500 |
S | 740 | 1500 | 7700 | 10500 |
T | 580 | 1800 | 2700 | 11600 |
U | 420 | 3100 | 4400 | 5900 |
(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_______
A.Q和R B.S和T C.T和U D.R和U E.R和T
(2)电解它们的熔融氯化物,阴极放电反应最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
A.Q2++2e-→Q B.R2++2e-→R C.S3++3e-→S D.U2++2e-→U E.T3++3e-→T
(3)它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最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
A.QCl2 B.SCl3 C.TCl D.RCl E.UCl4
(4)S元素最可能是_______
A.P区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S区元素 D.准金属 E.d区元素
(5)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Q元素的是_______
A.硼(1s22s22p1) B.铍(1s22s2) C.锂(1s22s1) D.氦(1s2) E.氢(1s1)
(6)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
A.Q B.S C.T D.U
11、室温下6种稀溶液:①、②
、③
、④
、⑤氨水、⑥NaOH,回答下列问题:
(1)若溶液①②③浓度均为,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2)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①②③溶液消耗NaOH最多的是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③、⑥混合,则溶液的pH_________7(填“>”、“<”或“=”)。
(4)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⑤混合后呈中性,则消耗两溶液的体积①_________⑤(填“>”、“<”或“=”)。
(5)ⅰ.若室温下③、④溶液的pH均为5,分别用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ⅱ.③、④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比值为_________(填序号)。
a.1∶1 b. c.
(6)常温下,的⑥溶液与
的②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
(混合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
_________。
12、向硫酸铜水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乙醇,有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析出。
(1)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____区,高温超导体钇钡铜氧材料中铜元素有+2和+3两种价态,基态Cu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
(2)非金属元素N、O、S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上述深蓝色晶体中含有的元素的电负性最小的是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H2O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杂化;SO42-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写出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____。
(5)NH3分子在独立存在时H-N-H键角为106.7°。如图为[Zn(NH3)6]2+离子的部分结构以及H-N-H键角的测量值。解释配合物中H-N-H键角变为109.5°的原因____。
(6)最新研究发现,水能凝结成13种类型的结晶体。除普通冰外,还有-30℃才凝固的低温冰,180℃依然不变的热冰,比水密度大的重冰等。重冰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胞参数a=333.7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取6.02×1023,则重冰的密度为____g.cm-3(只列式,不计算)。
13、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氯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14、计算题:将0.2molMg、Al的混合物用盐酸完全溶解,放出标准状况下5.6L气体,然后再滴入2mol/LNaOH溶液,请回答:
(1)求该混合物中Mg、Al的物质的量?(写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2)若该Mg、Al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______mL。
(3)若该Mg、Al混合物溶于200ml 3mol/L盐酸后,滴入NaOH溶液,使所得沉淀中无Al(OH)3,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为___________mL。
15、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甲醇。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③
(1)反应①的_______kJ
mol-1
(2)在密闭容器中投入和
发生反应②。实验测得平衡时
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变化如图1所示。
①压强: _______
,其理由是_______
②M点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时,列式并计算
时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 (Kp是用气体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的常数。气体的分压
气体总压强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③在不同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如图2所示。B、C、D、E四点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
与T的关系的点为_______
(3)某甲醇空气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当KOH全部转化成
时停止放电,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16、氮的化合物合成、应用及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1)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化肥尿素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2NH3(g)+CO2(g)=NH2CO2NH4(s);ΔH=-159.47 kJ·mol-1
②NH2CO2NH4(s)=CO(NH2)2(s)+H2O(g);ΔH=a kJ·mol-1
③2NH3(g)+CO2(g)=CO(NH2)2(s)+H2O(g);ΔH=-86.98 kJ·mol-1
则a为_______。
(2)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 在合成塔中进行。图1中Ⅰ、Ⅱ、Ⅲ三条曲线为合成塔中按不同氨碳比 [n(NH3)/n(CO2)]和水碳比[n(H2O)/n(CO2)]投料时二氧化碳转化率的情况。
①曲线Ⅰ、Ⅱ、Ⅲ水碳比的数值分别为:A. 0.6~0.7;B. 1~1.1;C. 1.5~1.61。生产中应选用水碳比的数值为_______(选填序号)。
②生产中氨碳比宜控制在4.0左右,而不是4.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尿素可用于湿法烟气脱氮工艺,其反应原理为:NO+NO2+H2O=2HNO2;2HNO2+CO(NH2)2=2N2↑+CO2↑+3H2O。
①当烟气中NO、NO2按上述反应中系数比时脱氮效果最佳。若烟气中V(NO)∶V(NO2)=5∶1时,可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同温同压下,V(空气)∶V(NO)=_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大约为20%)。
②图2是尿素含量对脱氮效率的影响,从经济因素上考虑,一般选择尿素浓度约为_______%。
(4)图3表示使用新型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出既能提供能量,同时又能实现氮固定的新型燃料电池。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生产中可分离出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