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手里还抓着一个球,一副随时准备砸出去的样子。 (_____)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___)
3.她实在忍受不了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狠心的教练? (_____)
4.我记得当时的文章里有“拾石雨花,寻诗扫叶”的句子。 (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晓看红湿处,花重______________。
(2)即从__________穿__________,便下__________向__________。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水间,__________只隔数重山。
(5)故人西辞__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__________。
(6)但使__________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_____。
3、查字典,填空。
用部首查字法,“鼎”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画。“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脚两耳;②正当,正在;③锅;④大。“世纪宝鼎”的“鼎”应选第_____种解释。“三足鼎立”的“鼎”应选第____种解释。“一言九鼎”的“鼎”应选第_____种解释。“鼎盛”的“鼎”应选第___种解释。你还能再写出几个带“鼎”字的成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的朗读语气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语气词及标点。(3分)
A.疑问 ____________,今天是星期六_____
B.肯定 ____________,今天是星期六_____
C.兴奋 ____________,今天是星期六_____
5、读准字音,每个字会组两个词。
媚( ) 砖( ) 蚁( ) 叨( )
绊( ) 绞( ) 耽( ) 揉( )
绽( ) 搓( ) 惶( ) 吻( ) 偎(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乐园
赠刘景文①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③时。
(注释)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②擎(qíng)雨盖:指荷叶。③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 犹有: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_______。
【2】后两句诗中的“_______”二字运用得很好,在诗中起转折作用,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语段,做练习。
詹天佑(片段)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1】解释词语。
竣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藐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件事”指哪件事?请用“____”画出来。
【3】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的原因主要有(多项选择)( )
A.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共同努力
B. 外国专家的指导
C. 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
【4】请你用一两句话“回击”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为詹天佑塑像,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果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上帝本来以为他并不会被认出来,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很久没见过上帝了。想不到的是,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轻易、轻松)地就认出来了。农夫趋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你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期盼着你的降临。”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祈求),到底是在(祈祷、祈求)什么呢?”“我总是再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农夫跪下来__吻着上帝的脚__全能的主呀__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__只要一年的时间__不要风__不要雨__不要烈日与灾害__别人的田我不管__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__上帝说__好吧__明年如你所愿__
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竟然)结出许多的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的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____,欢天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上帝,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词语
(轻易、轻松)________地就认出来 你都在________(祈祷、祈求)
(祈祷、祈求)________什么 (果然、竟然)________结出
【2】给短文第3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农夫跪下来________吻着上帝的脚________全能的主呀________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________只要一年的时间________不要风________不要雨________不要烈日与灾害________别人的田我不管________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________上帝说________好吧________明年如你所愿________
【3】在文中第4自然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
【4】想一想,下面的这段话应加在第__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
上帝回答:“我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人所愿的世界。”
【5】联系上下文,在8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一句合适的话。
【6】依照划线的句子,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联红军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挣(zhēng zhèng)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突然,从一条街道中间的废墟中传来丧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苏军与德军正在街道的两头对射,小孩随时可能丧命。这时,苏军士兵奥沙罗夫不顾战友们的劝说,站起来径直朝小孩走去,战友们只好停止射击,把所有火力都对准奥沙罗夫的前方,准备火力接应。没想到的是,街道那边的德军也停止了射击。奥沙罗夫安静地走到小孩身边,把小孩抱起来,朝街道边的一个安全掩体走去。此时,整个街道一片安静,一位随军记者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瞬间。当奥沙罗夫把小孩抱进掩体,并把小孩放下时,双方的枪声再次响起,奥沙罗夫随后被一发子弹击中(zhōng zhòng),送进了战地医院。
第二天,奥沙罗夫解救小孩的全套康片被印在传单上,标题是《柏林,请停止枪声》。许多柏林市民看到传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许多化装成平民的德国士兵也交出武器。奥沙罗夫成了大英雄。记者问奥沙罗夫,为什么敢在枪林弹(tán dàn)雨中站起来,奥沙罗夫说:“爱,会让枪声停止。”然后,他流着泪讲述鲜(xiān xiǎn)为人知的故事:
那一年,德军攻进莫斯科,同样遭到了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在一条小巷里,几个德国士兵正警惕地举着枪小心地向前推进。突然,前方传来一连串汪汪的叫声。他们循声找过去。一只小狗正蹲在一个受伤的少年身旁,轻轻地舔着少年的脸。少年惊恐地看着几个德国士兵,用手指了指小狗,然后又摇了摇头。德国士兵明白,少年是在乞求他们不要杀小狗。小狗依然不停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德国士兵也明白,小狗是在乞求他们救救它的主人。几个德国士兵沉默了许久,绕过少年和小狗向前方走去……那个少年正是奥沙罗夫。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挣________(zhēng zhèng)扎 击中________(zhōng zhòng)
枪林弹________(tán dàn)雨 鲜________(xiān xiǎn)为人知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径直:________。 ②鲜为人知:________。
【4】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________的战斗又打响了,八路军战士冒着敌人的________,英勇地冲了上去,打得日本鬼子落花流水,垂死________。
【5】短文记叙了________件事,事件的主人公都是________。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此时,整个街道一片安静,一位随军记者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瞬间。”此时“感人的瞬间”在你的脑海中一定已定格为一幅感人的画面,请你给这幅画面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神救助
张莉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解囊相助。可是,一个没坐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50元人民币都没见过的山村小女孩,面对我的盛情邀请,竟然对城市的繁华不感兴趣。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有一个小女孩从门缝里看了我好久,我笑,她也笑。老师介绍说,她叫范春芳,好学生。家里爸爸傻,妈妈哑,生活可困难了。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后来我们结交成了朋友。
夏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我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烤,唱卡拉OK,她却木然。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的旧书能给我几本吗?”“那当然,你头一次来市里,玩够了再说。”她只好不作声。
晚上,我和女儿的说话声、电视的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先把女儿给她的旧书放进书包,又拼命从女儿的新数学书上往下抄题。我问她明天还想去哪儿玩,她说哪儿也不去了,想做完50道题,不会了还可以问妹妹。也许她懂得,这个繁华的城市不属于她,学到手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的金黄色的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的旧衣服。可她说这还是村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的最鲜艳的一件呢。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柜里往外掏衣服。她拿出一套蓝白相间的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的心动了一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120元买的新衣服啊。“这衣服姐姐穿太大,不合适。”我拦了一下。“上衣是短袖,下身是裙子,有什么不合适的。”女儿没明白我的意思,范春芳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衣服太干净,不合适。你再给我几本用过的旧练习册吧。”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的包,又去找练习册。我有些不好意思,给她200元钱。她说:“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我不要。”“拿着,这是零花钱。”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的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您。”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200元钱。还有一张纸条:“阿姨,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21本,谢谢您和妹妹。”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的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自己的慷慨是有条件的,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却在我自私的施舍中感激涕零。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助了我?
【1】文章题目“精神救助”的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2】“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这句中“也”字奇妙,联系本段相关语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
【3】从母女二人赠送衣物的细节,你能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4】“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这句剖析深刻。请就其所指内容和本句内涵分析。
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元(宵 霄)节,处处悬灯结(采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ì zhì)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节选自老舍《北京的春节》
【1】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2】文中加点的词语表示_____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还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__替换文中加点的字词。
【3】选文描写的是____的民俗活动,课文中作者还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这几天来展现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14、 今年以来,我国中东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其中,北京市污染尤为严重。而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污染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钟南山院士提醒:雾霾中的颗粒物能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还会诱发肺癌。
【1】面对灰蒙蒙的天,你将如何倡议广大市民低碳环保生活,还地球碧水蓝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8、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芳草地。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写一些你在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人生道理。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