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词语。
无独有(_________) 见(________)知著 (________)然不同 万(________)更新
赴汤(________)火 声泪(________)下 毫不(_______)奇 天涯海(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_______________
(2)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________________
(3)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_______________
(5)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_______________
(6)炊事班长快四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写词语
(1)那个zhí xíng______任务的同志巧妙地bì kāi______了穿着高筒马靴、形似mó guĭ______的jūn fá______。
(2)cán bào______的fĕi tú______拿起一块砖头威胁他,他不屑地说:“hēng______,chŏu______你们那样儿,吓唬不了我!”
(3)无数 gé mìng______先烈 xī shēng______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guó tài mín ān________,我们要努力学习,向着更高的mù biāo______奋进。
4、《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_______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_______所杀;一是的开酒铺_________被武松所杀。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头晕目_______ 欣喜若______ 无______于事 不时之______
______合之众 得______扬扬 垂头______气 跃跃欲_______
如果方法不对,怎么努力也是_____。一群无组织的_____,成不了事的。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_”想象出“__”,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___转为___。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不住,________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
【2】“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 )
A.主人没有在家
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
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4】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
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匆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 碗 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n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 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的字词。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这段最后连用( )( )( )( )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了。
(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了。
【5】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1分)
(一)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按短文中拼音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汉字。(1分)
(2)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什么词?(1分) ( )
(4)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在生活中,请把自己受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句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陶罐子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陶罐说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①___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___陶罐子___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___
②___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___陶罐说___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说或看待。________
②生活在一起融洽友爱,不争吵。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
A.反问句 B.感叹句
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进行判断正误。
①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
②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
③铁罐本来就比陶罐强一些,陶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铁罐。( )
④铁罐和陶罐各有特点,铁罐骄傲是因为对自己只看到优点,而对陶罐只看到缺点。(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节选)
早饭吃过,吸着第一支香烟,整理笔墨。来了封快信,好友王君路过济南,约在车站相见。放下笔墨,一手扣钮,一手戴帽,跑出去,门口没有一辆车;不要紧,紧跑几步,巷口总有车的。心里想着:和好友握手是何等的快乐;最好强迫他下车,在这儿住哪怕是一天呢,痛快地谈一谈。||
到了巷口,没一个车影,好像车夫都怕拉我似的。又跑了半里多路才遇上了一辆,急忙坐上去,车走得很快,绝对误不了,又想象着好友的笑容与语声,和他怎样在月台上东张西望地盼我来。
怪不得巷口没车,原来都在这儿挤着呢,一眼望不到边,街上挤满了车,谁也不动。西边一家绸缎店失了火。马上决定改走小路,不要在此死等,谁在这儿等着谁是傻瓜,马上告诉车夫绕道儿走。我是何等果断而聪明。
车进了小巷。小巷里的车不但是挤,而且无论如何也退不出。马上给了车夫一毛钱,似猿猴一样轻巧地跳下去。不行挤过这一段,再抓上一辆车,还可以不误事,就是晚也晚不过十来分钟。||
棉袄的底襟挂在小车子上,用力扯,袍子可以不要,见好友的机会不可错过!袍子扯下一大块,用力过猛,肘部正好碰着在娘怀中的小儿。娘不加思索,冲口就骂,凡是我不爱听的都清清楚楚地送到耳中。孩子哭得奇,嘴张得像个火山口;没有一滴眼泪。说好话是无用的。四围的人把我围得水泄不通;没有说话的,专门看哭骂,笑嘻嘻地看着我挨雷。幸亏卖糖的是圣人,向我递了个眼神。我也心急手快,抓了一大把糖塞在小孩的怀中,火山口立刻封闭。四围的人皆大失所望。给了糖钱,我见缝就钻,杀出重围。
到了车站,已经十点了,王君还没有叫火车晚开一个钟头的势力。
我越想越头疼。||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挨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前四个自然段中各画出一处反映“我”心情焦急的句子。
【3】第五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是对孩子的___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我”__________的心情。
【4】文中已用“||”把短文划分为三部分,请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的题目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也可以直抒胸臆。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表达情感。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节选)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 ),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 )敬意,久久不忘。
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 ),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 )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 ),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 )”的地步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1】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无忧无虑 B.炎炎烈日 C.郁郁苍苍
D.粉身碎骨 E.油然而生 F.严寒酷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3】“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由“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这句话想到了哪些赞美松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5】由松树你想到了哪些人?他们具有松树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选项与短文主题无关的是( )。
A. 短文赞颂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
B. 短文写了松树的作用,赞扬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C. 作者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是因为他害怕松树会刺人
D. 短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7】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松树和《野草》中的野草有什么相似之处?
14、作品梗概练习。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 概
①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堡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姨妈生活,而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会拿大顶,好幻想,想当兵或当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②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③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④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⑤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怎么也不见他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成了小镇的英雄。
⑦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些金币一同藏到“二号十字架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⑧汤姆的同桌贝奇是镇上大法官萨契尔先生的女儿。她央求父母约请同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渡轮来到镇外的山上。
⑨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⑩但汤姆和贝奇却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奇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走不出去。贝奇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奇,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
⑪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乔埃,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就跑。汤姆带着贝奇终于找到了出口,与亲人们会合了。虚惊一场的两个孩子在休息了五六天后,汤姆到大法官家看望贝奇。萨契尔先生告诉他:为了防止再有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出口被封死了。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
⑫镇上的人们再次拥向魔克托尔山洞,见到乔埃已在洞内倒毙多日了。
⑬汤姆带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个刻有十字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那些金币。
⑭汤姆和哈克划着小船回镇上去了,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啊!
【1】这篇梗概写了汤姆的5次历险经历。仿照示例把汤姆的另外几次历险经历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墓地试胆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__
【2】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的强盗的故事。以下对应正确的是一组是( )
A.墓地试胆 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
B.鬼屋寻宝 遇见了逃跑的乔埃
C.山洞迷路 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
D.洞中寻宝 听见了乔埃与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加上引号透露出作者的戏谑,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B.“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这句话中,“野孩子”加了引号,表示讽刺。
C.汤姆和哈克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的原因是他们想去当海盗,而当海盗必须胆大。
D.“汤姆出庭为彼得作证……”这句话写出了汤姆的正义和勇敢。
【4】写梗概就是抓住文章的( )进行介绍。
A.主要情节
B.有趣的情节
C.每个情节
D.令人难忘的情节
【5】我们在给作品写梗概时注意保留( ),去除( )
A.枝叶
B.主干
【6】下列关于梗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读全书,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可以为写好梗概奠定基础。
B.写梗概就是把作品缩到最短,字数越少越好。
C.写梗概语言要有概括性,尽量少用细节描写。
D.写梗概时可以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兵工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知道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昨天一夜几乎完全没合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收拾房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21、习作表达
请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某项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也表达出来,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