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余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_____

    (2)形容对情况非常了解,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______

    (3)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___

    (4)惹人厌烦、不喜欢。______

    (5)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________

  • 2、联系语境填上诗句,或根据课文填空。(7分)

    A.现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请你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震让灾区的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要鼓励他们学会坚强,你会用《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煎何太急?这是________在曹丕的威逼下而坐的诗,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

    D.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民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段话选自课文《   》,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_________铁路。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古文《学弈》中的字词

    (1)通国之弈者也(________) (2)使弈秋二人弈   _________

    (3)弈秋之为听 ________)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_________

  •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习俗的寓意。

    过年吃年糕——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

    3.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其中“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十五夜望月”中描绘庭院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写的《寒食》一诗。

  • 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______

    B.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_______

    C.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______

    D.我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 7、阅读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回答问题。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词的第一句连用两个“失”,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词中,作者用“骄杨”而非“娇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中“杨柳”一语双关,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引用了两个神话故事,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中的“人间曾伏虎”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阅读练习。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形容匆忙。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慨(kǎi)而慷(kāng):感慨而激昂。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可沽(gū)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1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读诗,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进行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抄写《春蚕》中表现母亲养蚕很劳累的其他三个句子,标出重点词语。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

    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⑥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中“皮”的意思是(  

    A.表面的,肤浅的

    B.顽皮,调皮

    C.由于受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听谓”的

    【3】“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苦头。

    【4】文章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B.既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又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说明性文章《蚂蚁的文明》,完成第小题。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的昆虫,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出生的蚂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为“伤员”治病。

    在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人们发现了一座蚂蚁城。在蚂蚁城中,有1500个街区,每个住着l00多万只蚂蚁。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靠近树墩处,窝与窝之间道路相通。窝的大小和高度都有一定规格,远远看去,颇为壮观。蚂蚁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子女的成长,到了定时期,它们就要分家,但是亲属户住在一个街区。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的家庭里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他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长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昆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晩,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当同伴或幼蚁生病会明显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的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在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蚂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影响等进行研究。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A.蚂蚁的文明

    B.蚂蚁的蚁窝

    C.蚂蚁的蚁城

    D.蚁窝的材料

    【2】“独特的土地”在文中指什么( )

    A.蚂蚁的前院后宅。

    B.装满泥土的树木裂缝

    C.寄生植物的顶叶。

    D.蚂蚁家园附近的土地。

    【3】爱沙尼亚的蚂蚁,蚁窝一般用什么材料( )

    A.树叶和禾秸

    B.禾秸和松毛

    C.禾秸和小树枝

    D.松毛和小树枝

    【4】对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说明蚂蚁个体数远超其他陆生动物。

    B.说明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

    C.说明蚂蚁的种类繁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D.说明蚂蚁喜欢生活在高山洞穴、冰天雪地、戈壁沙滩。

    【5】第2至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先总后分

    D.先分后总

    【6】第8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A.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B.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C.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D.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7】本文标题为《蚂蚁的文明》,“蚂蚁的文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文本内容,注意加点词语,仿写“——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到处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

    【9】“据有关昆虫学家称……”中的“据”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大树道歉

    钱星博

      在美国纽约有家快餐店,外卖十分火爆,所以就用自行车送货。美国的自行车都不单独配锁,为防自行车被盗,老板丹尼尔便让送货员把店里的自行车用铁链锁在门口的那棵大树上,没想到此举惹恼了爱树人士。他们给纽约市的公园管理局写了一封检举信,揭发丹尼尔虐待树木,说:“把自行车用铁链锁在树上,与给一个无罪的人戴上手铐脚镣无异。”

      不久,丹尼尔便收到一张公园管理局的罚款通知书,罚款金额为1000美元,罪名为“虐待树木”。丹尼尔知道自己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但又心疼1000美元的罚款,便向管理局认错求情。管理局局长为教育丹尼尔并且警示大家,提出了一个方案:丹尼尔必须在指定某一天的中午12时,向那棵树公开赔礼道歉。此外,这棵大树的管理工作今后由快餐店承包下来,丹尼尔一口答应下来。

      一星期后,“向大树道歉日”到了。这棵大树早已被管理局请来的记者围得水泄不通。丹尼尔走向大树,先向它鞠了三个躬,然后高声说:“大树,我的好兄弟,我对不起你,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把氧气赐给我们,还给我们遮荫,而我却用铁链锁住你,虐待了你,今后我绝不干这样的蠢事了,请你原谅!”说完后上前几步把树抱得紧紧的,并把脸颊贴在树上。

      围观的群众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警示:________

    ②水泄不通:________

    2没想到此举惹恼了爱树人士这句话中的此举________,惹恼爱树人士的原因是________

    3管理局局长最终处罚丹尼尔的方案是________

    4丹尼尔是怎样向大树道歉的?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围观的群众在此时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大树会说话,它听了丹尼尔的道歉会说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的壮举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窜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败退,他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无别的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乎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冲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的这种壮举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它们临危不惧   团结一心   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精神是否给予人们一些启示呢

    (选自小学语文教材《蚁国英雄》有改动)

    1把最后一段缺漏的标点补上。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分散——________

    缓慢——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惊心动魄:________

    绝处逢生:________

    4写出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蚂蚁的壮举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

    开学的第一天早上,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2】填空。

    (1)“笑眯眯”是对老师___________的描写。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作_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照着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取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读一读,用黑体词语写话。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用例句表达手法写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修改病句)

     

     

  • 17、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仿写句子)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搞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  

    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缩句)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缩句)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仅有的亲人。(修改病句)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鱼汤更优美的了。(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风景线。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真好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具体的事,表达自己当时真实的感受。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