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蚌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________;吃饭的时候,________;默默时,________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  

    4)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  

    5)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________  

    6)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  

    7)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_

    8)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  

    9)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  

    10________,润物细无声。

  • 2、看拼音写词语。

    zì xiāng máo dùn   cháng máo   máo dùn   dùn pái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zàn yù   míng yù   wú xiōng   wú bè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3、积累运用

    1.一些古训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想要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功夫;“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对某些事物接触得多了,就能有一定的了解;“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2.《鲁滨逊漂流记》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_的作品。全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形象。

  •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句子积累

    1.找出文中关于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带有颜色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ǔ  shù)枝梅

    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苏轼是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_______________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__________》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__________。这首词还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____,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既以形象的____________,又即景抒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木偶戏(节选)

    ①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 )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 )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②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给加点字注音。

    傀儡______ 官野史______

    3解释下面词语。

    屡试不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名鹊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

    布袋木偶产生于___朝;经典传统剧目有《______》《雷万春打老虎》等;分为泉州的________和漳州的_______两大流派。

    5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 ”画出来。

    6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自然段引用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还有一种和木偶戏类似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是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它的名字是_______

  • 10、课外阅读。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shū  sū)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______是坐公共汽车,你______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幻  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wéi  wèi)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______的毅力和______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______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  竞)然______。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______,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______,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写作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或读音。

    灌输________(shū  sū)   ________(幻  幼)

    因为________(wéi  wèi)   (竟  竞)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缺少了一组关联词,请你在横线上填上。________是坐公共汽车,你________要永远坐在前排。

    3(3)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坚强   顽强   拼搏   竞争   毋庸置疑   难以置信

    名列前茅   异军突起   出类拔萃   野心勃勃   雄心勃勃

    她凭着自己________的毅力和________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________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  竞)然________。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________,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________,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4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①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

    残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 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理解下列词语。

    “我行我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臂系千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舍不得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我”不会打你,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我”第一次打你,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到“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的“我”打孩子时候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奇妙的人体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 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坚韧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心脏的瓣膜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⑤随着科学向自然奥秘的进军,人们不断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譬如,从心脏上取下的一个细胞,在脱离心脏后仍能继续跳动。科学家还发现,在培养皿中的两个心脏细胞,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跳动,但是当它们接触到一起时,便同步按照相同节奏一起跳动。

    ⑥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张,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叉分别与肺泡相连。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⑦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内就准备好了唾液。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小肠的内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⑧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的18%。健康的骨关节表面都有一层光滑的软骨组织和起润滑作用的粘状液体。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媲美的。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固定肌肉与骨骼的腱极为坚韧,能承受每平方英寸8吨的压力。全身的骨头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在跑步时,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跳高时所承受的压力是跑步时的4倍。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得力侍从,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手还是世界上最多能的工具,每只手共有25个关节,可以做出58种截然不同的动作。

    ⑨人的所有这些奇妙而又复杂的自然结构,都包在一层类似外衣、有弹性又不透水的皮肤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一个人普通的皮肤将近2平方米,重量约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皮肤上有汗孔,人体共有200万个汗孔,这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一部分。人在剧烈活动时,体内温度可以比平时高出7度;这些余热就是靠出汗来散发掉的。我们的肌肉伸缩时产生的能量,1/4是有用的,剩余的3/4则转化成热量。表面看来,人只有在剧烈活动时及在高温条件下才出汗,其实不然,人始终处于出汗状态,每天要出0.5升以上的汗。

    ⑩今天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创造的奇迹是他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人是多么好的艺术品,他的外形美妙奇特,它的动作又像天使。人是万物之精华,自然界美的化身。

    1第②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了人脑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先后从人体的哪些方面来说明人体“奇妙”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骨骼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谈谈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健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是   西江月 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  

    这首诗表明的时间   ,地点是 别枝惊鹊的意思是  

    上阕描写了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

    ⑥“七八个”“两三点在文中是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  

     

  • 14、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选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或: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

    【5】请把画线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20、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妙笔生花。

    六年的小学生涯马上要画上句号了。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你是不是有千言万语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呢?请借此机会,把你的心里话写出来吧!题目自拟。

    要求:语句流畅,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