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规范、美观。
méi guī | yān hóu |
dù juān | zhāi fàn |
biān fú | xī shēng |
piāo yì | yuǎn jǐng |
kā fēi | wú gōng |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鱼 一( )笔 一( )鸟 一( )花
一( )眼镜 一( )明月 一( )葡萄
3、我会填上合适的动词。(不能重复)
例:(踢)键子
(______)喇叭(______)积木(______)象棋(______)老鼠
(______)广播(______)篮球(______)故事(______)害虫
(______)午餐(______)手绢(______)篮子(______)果子
4、巧辨双胞胎。(比一比,再组词。)
稠( ) 粮( )
周( ) 良( )
撼( ) 殷( )
感( ) 股( )
5、按提示从课文中选词填空。
(1)近义词:欲望——( ) 忍受——( ) 干扰——( )
(2)反义词:坚持——( ) 陈旧——( ) 暴躁——( )
迟钝——( ) 豪华——( ) 繁忙——( )
6、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忆江南》是一首( )。
A. 曲 B. 词 C. 诗
【2】“江南好”中的“好”字,包含着诗人深情的________。
【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__、____和____的景色之美。“______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_______”一句相呼应。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课外类文阅读。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①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②帝京。
三百内人③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④词声。
【注释】①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众多。②动:震动。③内人:宫中歌舞艺伎,入宜春院,称“内人”。④著:同“着”,犹“有”。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
A.春节
B.元旦
C.清明节
D.元宵节
【2】诗句中“________”点明了时间,“三百”形容______________。
【3】第2句中的“动”字用得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既有鸟瞰式全景,也有特写式近景,用“ ”画出鸟瞰式全景的诗句,并结合注释,把该诗句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9、挪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9)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10)“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11)“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12)“不砍断怎么挪呀!”
(13)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14)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15)“嚓!嚓!嚓!”一铲,两铲,三铲……
(16)“喀!喀!喀!”一锄,两锄,三锄……
(17)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18)“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19)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20)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一息 风姿飘_____ _________有声 ____不经心
丰____秀美 万花____谢
2、文中第⑻段有四个错别字,它们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改正后的字依次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风骨;毛泽东主席和了一首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中国人民谦逊的态度。
5、“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
6、朗读第(31)段“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应读出_______的语气。
7、简要地写出句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一铲,两铲,三铲……( )
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
8、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
9、写出第 (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概括。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在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 ) 恐慌——( )
【2】母亲因为____而惊惶和内疚,这可以从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行动中以及她说的话里感受到她的这种心情和情感。
【3】“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中“荒凉”多用来形容人烟少,冷清,用在这里是否恰当?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光线急遽变化、黄昏“孤独而惆怅”等的描写,既交代了天色已晚,也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B.“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两个短语独立成句,强调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C.描写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这个句子很美,写出了作者此刻心情的愉快。
D.文中的母亲有对孩子的疏忽,但当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慌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11、课内阅读。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上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中的“此”指( )。
A.夹竹桃香气四溢 B.夹竹桃富有韧性
C.夹竹桃悄然不响
2.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
3.“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 ___ 、________和________。
4.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文中的“亚洲”指夹竹桃在月光下地图一般的影子,那么,“大海”是指____________ __,“远渡重洋的海轮”是指____ _,而“游鱼”其实就是___ ____。
12、阅读
荒岛四十天
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救命啊!”萨沙大声呼救,但没人听见。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他在灌木丛中度过了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早,萨沙沿着河边走着,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他如获至宝,帆布做帐篷,破气垫船做褥子,他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森林,摘回许多小雨滴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个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了一只碗口大的螃蟹。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了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孔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起来啦!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40天过去了,有一天,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舰长看见岛上有火光,就派几名水兵乘着小船来岛上察看。于是,萨沙得救了,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考察________ 绝望________ 荒芜________
【2】萨沙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萨沙在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40天,如果换成你,你将怎样度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专项训练。
春(节选)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第①段属于_______(直接 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选文第③~⑥段描写了春天的四幅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③______________图;④______________图;⑤______________图;⑥______________图。四幅图描绘的都是春天的典型景物,都饱含着作者__________之情。
【3】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③段所作的批注,请判断对错,并完成练习。
(1)“钻”字让人感受到勃发向上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小草来直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
(3)作者通过“坐着,躺着……”这样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各种姿态。( )
★请你仿照正确的批注,从其他段中任选一句进行分析,批注在文中的方框里。
【4】有人说,第④段写花,所以“蜜蜂、蝴蝶”与本段内容无关,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一张成绩单
①格登少年时对虫子很感兴趣,很想成为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可是他实在太“笨”了。
②那天,从伊顿公学加德姆老师手中,格登接过自己的成绩单,看了看,顿时满脸通红,羞愧不已。是的,这的确是一份令人尴尬的成绩单,分数惨不忍睹。各科成绩的总和不及人家的零头,尤其是理科,门门功课倒数,而生物学甚至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一。加德姆老师给予的评语更加令人难堪,他说:“我相信你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你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你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你个人以及想教导你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③拿着成绩单,格登郁闷极了,含着眼泪跑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那是学校一间闲置的小仓库,他课余时在那里饲养了很多毛毛虫。
④忽然,一只蝴蝶在他眼前飞舞了几圈,扑落在成绩单上。格登不禁眼前一亮,这才注意到,原来他所饲养的毛毛虫好多已经变成蝴蝶,在仓房里翩翩起舞。他甚至注意到,一只蝴蝶正在从蛹壳中挣脱出来,那柔软皱缩的翅片,就在空中尽力地伸展着,虽然艰难,却很执着。格登深受感染,满心郁闷烟消云散。他想,我这只笨笨的毛毛虫,难道真如加德姆老师所说,不能羽化成蝶吗?
⑤于是,他把差评成绩单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上,用玻璃板压着。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盯着它看上一会儿,明显是在与之较劲。
⑥这样的举动,不止一次,也不止两次,是无数次;坚持了不止一年,也不止两年,而是六十四年……凭着一股倔强劲儿,格登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用实际成就向那份差评成绩单宣告:“你所说的不是事实!”中学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25岁那年,他因成功克隆出一只青蛙而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之父”;79岁时,因为巨大的专业成就,他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条曾经笨笨的毛毛虫,最终化蛹成蝶。
【1】“惨不忍睹”的意思是 。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用“——”画出来。
【2】得到差评成绩后,格登经历了一连串心理变化,请将这个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 )→( )→( )→暗下决心
【3】加德姆老师的评语是想告诉格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笔下生辉。
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你一定有许多感想吧!请你就这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