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______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______它不来了。

    5.去的尽管去了,来的______来着,去来的______,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______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6.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______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______的。

  • 2、按原文或要求填空。

    1   ,江船火独明。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又送王孙去,  

    4   ,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未至,道渴而死。  

    6)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7 ,始于足下。

    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   知:

    句意:  

    10)人的天职在于 (哥白尼)

    11)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著名石窟是  

    12)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  

    13)《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的是 讲诚信。

    1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 3、按原文填空。

    使弈秋诲二人奕,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弗若之矣。______?曰:非然也。

  • 4、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列词语排序。

    小年 腊八 正月初一 元宵 除夕 正月初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拼一拼,写一写。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chū xún____就开始了。áo____腊八粥、泡腊八suàn____、用zhēn____子、____子等做成的zá bàn____、买fēnɡ zhenɡ____、放biān pào____ɡuànɡ miào huì____……这活动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 7、阅读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流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直”意思是:( )

    A. 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 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C. 挺直,使笔直

    D. 直爽,直截

    2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

    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选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拓展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jùn)①________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miǎo)②________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他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赞叹不()③________。

    1在这段文字中①②③处拼音后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然后解释三个字的意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的“这条铁路”指的是从________________的一段铁路,简称________铁路,这是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________铁路干线。

    3文中“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他”指________

    4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两层,然后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

    5简答: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铜像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要守岁。

    1选段_______(A.详细  B.简略)地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请你根据选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体会作者是如何写除夕热闹场景的。

    2“万不得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加点的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请你将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

  • 11、挪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

      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9)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10)“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11)“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12)“不砍断怎么挪呀!

      (13)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14)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15)“嚓!嚓!嚓!一铲,两铲,三铲……

      (16)“喀!喀!喀!一锄,两锄,三锄……

      (17)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18)“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19)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20)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一息  风姿飘_____  _________有声  ____不经心  

    ____秀美  万花____

      2、文中第段有四个错别字,它们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改正后的字依次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风骨;毛泽东主席和了一首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中国人民谦逊的态度。

      5、“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

      6、朗读第(31)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应读出_______的语气。

      7、简要地写出句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一铲,两铲,三铲……(         )

      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          )

      8、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

      9、写出第 (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野性的土地》节选,回答问题。

    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荒原猎人》,不仅让“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斩获奥斯卡小金人,更展现了19世纪北美中西部的绝美景色和风土人情。在当时,那里是真正的荒野,冒险家的乐园。

    毛皮猎人,开疆拓土

    在《荒原猎人》故事发生的19世纪初,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从拿破仑手里购得了一块几乎未开发的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地区。这使合众国的领土一下子越过了密西西比河,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收入囊中。为了解这片当时泛称为“西部”的新领土,杰斐逊总统派遣刘易斯、克拉克两名军官带领一支探险队前往考察,一直走到了太平洋海岸。他们发现这片地区人烟稀少,却生活着大量的毛皮兽,其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是北美河狸——河狸毛皮是当时欧美上流社会的最爱,而欧亚河狸已因滥捕沦为濒危动物,货源紧缺。

    消息传出,一批批富有冒险精神和发财欲望的猎人涌入西部荒野。他们或单干,或组队,或自己打猎,或从印第安人那里收购毛皮(西部大地并非“无人区”,印第安人早就居住于此)。随着猎人越来越多,沿着河流和谷地交通线,一座座贸易站、补给站建立起来,逐渐发展为村镇……在大批拖家带口的移民到来之前,这些散兵游勇的毛皮猎人居然成了北美西部的第一批白人“开拓者”。《荒野猎人》中的主角休·格拉斯,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野牛,曾经的流动风景

    影片中被同伴抛弃的格拉斯,拖着伤躯穿过原野,遇到成群的美洲野牛却无力捕猎。幸好碰到有印第安人朋友从狼口夺食,他才免遭饿死。在当时,漫山遍野的野牛群,堪称北美中西部荒野的一大景观,同时也是印第安人和毛皮猎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若论祖籍,美洲野牛其实不是北美“土著”,它们的祖先在冰川期穿过白令陆桥,来到了新大陆。这里的温带大草原很适合它们繁衍,据估算在白人到来前,美洲野牛的数量曾达6000多万头!为追寻草场,美洲野牛也会像非洲的角马一样按季节迁移,而且规模要大得多。直到19世纪中期开通铁路后,火车也经常为了等野牛群通过,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然而19世纪下半叶,北美野牛的命运急转直下。在白人眼里,野牛皮、野牛肉甚至是野牛骨都是资源,而活着的野牛只会给人带来麻烦。更重要的是,野牛是许多印第安部族的生存基础,消灭野牛就等于消灭了印第安人。于是,在白人的疯狂屠杀下,到19世纪末全北美的野牛只剩下不到1000头!失去猎物的各印第安部族,也失去了反抗能力,沦为少数保留地里的难民。

    狂虐小李的大灰熊

    影片中狂虐“小李子”的那头带崽母熊,则是大名鼎鼎的北美灰熊——自然纪录片里下河抓鲑鱼吃的大熊,一般都是它们。灰熊其实是北美各个棕熊亚种的统称,跟欧亚大陆的棕熊属于同一物种,毛色也一样以棕褐色为主。

    灰熊是北美洲最大的食肉动物,其中阿拉斯加的大公熊曾有680公斤的体重纪录,美国西北部的成年母熊也能长到约200公斤重,站起身来有2米高。护崽的母熊格外凶猛,加上皮糙肉厚,对猎人非常危险。影片中,身经百战的格拉斯一时疏忽,就被母熊撕咬得遍体鳞伤……

    (选自《博物》2016年第5期)

    1《荒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美利坚合众国的新领土上,这片土地是怎么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一项。

    1)影片中的主角休·格拉斯属于下面哪一种人?___

    A.荒野主任印第安人   B.后来的大批移民

    C.散兵游勇毛皮猎人   D.最先到的探险队

    2)选文中介绍了哪些北美珍惜的野生动物?____

    A.灰熊和棕熊 B.美洲野牛、北美河狸、灰熊

    C.鲑鱼、河狸、灰熊 D.欧亚河狸、灰熊、美洲野牛

    3)下面哪一项不是白人杀戮美洲野牛的原因?____

    A.活着的野牛会给人带来不少麻烦   B.消灭了野牛就等于消灭了印第安人

    C.野牛的全身都是白人获利的资源   D.野牛非北美土著而是外来物种

    4)你想用哪一个词评价这篇文章?____

    A.想象奇特的   B.虚构夸张的

    C.真实可信的   D.荒诞讽刺的

    3读其中的《狂虐小李的大灰熊》,推测一下,影片中的休·格拉斯身经百战却为何被母熊撕咬得遍体鳞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其中的《野牛,曾经的流动风景》,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末尾都用了,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强烈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1】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语句。

    ①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冲浪。(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要求填写词语。

     叽叽喳喳(AABB式):    

     津津乐道(AABC式):  

    2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山泉   )的溪流     )的瀑布

        )的悬崖   )的白云     )的云雀

    3文中的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1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请你选择一件经历过的事情,把它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及从中得到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