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赤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字使下列词语更完整。

    兴趣    名其           不可言

    温文                绎不绝。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密切的________  优美的________ 五颜六色的________  漂亮的________ 秀丽的________

  •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磕磕______ 顾全______ ______东流 ______还寒

    房前______ 遮天______ ______如峰 ______料峭

    融为______ 威风______ ______如海 ______寸泓

    善良______ 山水______ ______落魄 ______开放

    明亮______ 支支______ ______而出 ______洒洒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烈——( )  沸腾——( ) 旺盛——( )   和谐——( )

    茂密——( )  模糊——( )   密切——( )   团结——( )

  •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匆匆》是一篇_______,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________ ,文章紧扣“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_____________。我能写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______ 的一篇文章,文章从儿童视角出发,以___________为线索,表现了“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藏着的深深的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

    【3】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

    【5】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 7、填空并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带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全诗抒发了他_____

  • 8、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上所有的力量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suì  suī)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qǐ  zhǐ)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  攻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tuō  tuǒ)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只得哼哼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伤  划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gǔn  gùn)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  严厉)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  纠错)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垂头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而易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可他父亲却说他没有用尽所有的力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______)   渺小______)   中心______)   干扰______

    7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菊花开

    ①我爱菊,尤爱野菊。时值野菊怒放的深秋,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教书。那盛开的野菊花金灿灿的,分明有大把阳光在里头,给校园周边镶了一道金边。

    ②开学不久,坐在教室最后的小女孩杨平引起了的注意。她蓬松着乱发,眼圈发黑,可听起来课来,一双大大的眼睛却总是那么专注。她每天都在上课铃响后才进校,而放学又是第一个跑出校园。

    ③当地政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免费提供了“营养加餐”。用餐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恰似一群快活的小精灵。我仿佛看到了那嗷嗷待哺的羔羊,那张着嘴等候喂水喂食的小鸟,那围着母鸡“叽叽”叫个不停的雏鸡……

    ④一天中午,几个孩子神秘兮兮地凑到我身边,告诉我杨平怪怪的,每天都不吃加餐,把鸡蛋和牛奶藏在书包里。“为什么呀?”我惊讶地问。“不知道,她什么都不说。”她的同桌抢着回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心里打了个结。

    ⑤第二天,我不露声色地观察,果然发现杨平把鸡蛋和牛奶塞进书包里了。我走过去,关切地问:“杨平,你怎么不吃呢?”“老师,我不想吃。”那声音很轻,轻得仿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是真心话吗?”我追问。她抿着嘴,摇着头,没有言语,泪珠却在眼眶里打转。

    ⑥放学后,我决定到杨平家去家访。来到她家门前,透过门缝,我看到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一个瘦小的身躯蹲在土灶前,不停地向灶孔里添着柴草,一股股浓烟直往外冒。她一边用小手揉着眼睛,一边把嘴对准灶孔“扑哧、扑哧”地吹着。火苗升腾后,她才侧身在板凳上飞快地写起作业来。

    ⑦我连忙推门进去,杨平搬来板凳,请我坐下。我轻轻地问:“你爸爸妈妈呢?”“爸爸到地里干活去了,妈妈在睡觉。”杨平回答。“睡觉?”我不解地问。“妈妈瘫痪了,常年躺在床上。”小杨平的话让我针扎般地难受。此时,我心中的“结”已解开了八九分。我心疼地说:“你把鸡蛋和牛奶带回来是……”小杨平含着泪说:“妈妈很难每天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所以我……”听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一把将杨平搂在了怀里。

    ⑧走在回校的路上,我的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我不想吃”这句话说得很轻,可实际挺沉重的,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边。

    ⑨走着走着,忽然,我远远望见校园周边正在吐艳的野菊,它是那样的灿烂芬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呼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描写小女孩杨平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4短文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细致描写了小女孩向灶孔添柴草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连续性动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第⑦自然段想一想,我心中的“结”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结构清晰 B.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C.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D.呼应开头 借物抒情

  •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越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面适合作为本短文的题目是( )。

    A.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

    B.数字时代

    C.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2】短文第二自然段引用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微博内容互不关联,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因此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

    D.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 12、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2】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喻为( )

    【4】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有关节日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年画约有2000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蓬勃发展。至明清两代,南北方各个年画产地逐渐形成。

    ②中国年画里蕴藏着大量吉祥符号,每种符号都代表了人们在新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牡丹代表富贵;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生命力旺盛。中国人善用谐音,用谐音传递出美好的愿望。如,莲花的“莲”,谐音“连”,有好事连连之意,同时谐音“廉”,又有了清廉的意象;蝙蝠代表幸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花瓶代表平安;鲤鱼代表富裕。更有意思的是,各种吉祥符号组合起来,又形成了丰富的内涵。比如把如意放置在两个柿子之间,寓意事事如意;或将如意、柿子放置于柏树之间,寓意百事如意。

    材料二①年文化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年轻人渐渐成为了一家之主,他们对闯入生活的外来文化更有兴趣;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节日偏爱消费和休闲,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绑()习俗;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有一种说法,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看春节电视晚会和拜年三项内容,而拜年还在向“电话拜年”政变,如果春节晚会再不带劲儿,便真成了“大周末”了。

    ②没有年意了!没有年味了!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一种文化的失落。

    (选自冯骥才的《年文化》)

    材料三 ①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过年有“新俗”。近几年,电话、微信、邮件等电子拜年方式层出不穷,十分便捷。按照传统习俗,发压岁钱是晚辈最盼望的礼物。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以表达感恩之情。以前过年,讲究待在家里一家团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过年时去旅游……新的时代,新的过年习俗,受到现代人的欢迎。

    材料四 ①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中国节,指中国民间相传的纪念日、欢庆日和被中国承认的国际通用节日等。

    节日

    时间

    相关信息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2)《北京的春节》(老舍)

    (3)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植树节

    公历3月12日

    (1)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增强群众保护树木、植树造林的意识,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的节日。

    (2)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踏青、扫墓……

    (3)清明节与泰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公历8月1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教师节

    公历9月10日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戴茱萸、吃重阳糕……

    ……

    ……

    ……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年画的开端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发展。( )

    (2)中国人善用谐音表达祝愿,如牡丹代表富贵,莲花象征生命力旺盛,蝙蝠代表幸福,花瓶代表平安。( )

    (3)材料三中的“反其道而行之”是指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

    (4)“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这副对联适用于重阳节。( )

    【2】对材料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年画里的吉祥符号,表达美好祝愿。

    B.材料二介绍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年味变淡了。

    C.材料三介绍了随着时代变化,现代人过年有了“新俗”。

    【3】两名同学展开了辩论,一名同学的观点是“现代过年需要传统习俗”,一名同学的观点是“现代过年需要新习俗”。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参与辩论,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写出观点和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展开了联想,并把联想到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展现出来。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节日,把读到的和联想到的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5】同学们为召开“多姿多彩的节日”主题班会,准备了丰富的节日。请你根据下面的任务要求,照样子设计一个节日,并撰写节目串词。

    任务1:设计一个节目。节目形式不限,如歌舞、朗诵、小品等;节目内容积极向上,可以从“我喜爱的节日”“节日文化”“节日的色彩”等任意一个角度构思。

    任务2:借助上述材料中的内容,为你设计的这个节日撰写一段节目串词,串词不少于两句话。

    (1)节目: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串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六年的时光匆匆而逝,师恩难忘,让我们心存感激,走过老师的窗前,送上我们的祝愿。

    (2)节目:________________

    串词:_________________

  • 14、三亚落日节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仿照例子写词语。

     金灿灿   亮闪闪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这支笔难道不是小红的吗?(改成陈述句)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

    【5】我们讨论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修改病句)

    【6】这件事是真的。(改为反问句)

    【7】天上的星星闪亮亮的。(改为比喻句)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水镜先生派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根据下列要求写一则留言条。

    2018512日星期六,明明到康康家还《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可康康不在家,他想写一张留言条给康康说明情况,并把书放在了邻居张阿姨家。请你帮明明完成这张留言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