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神态各(___) 精妙绝(___) 惟(___)惟(___) 举世(___)名
引人(___)目 (___)眉善目 断(___)绝(___) 宏伟(___)丽
2、根据课文填写词语,并仿写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大孩子,_________________老孩子。
仿写:_________________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大孩子,_________________老孩子。
(2)何况是,_________________地装着,_________________朝嘴里塞灌呢!
(3)栗子已_________________了吧,饭豆会煮得_________________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_________________了!
3、 根据示例写出带“客”的词语。
示例:购买东西的人。 (顾客)
1.远道而来的人。(_____)
2.去茶馆喝茶的人。 (_____)
3.游山玩水的人。 (_____)
4.到处游说的人。(_____)
5.搞政治的人。(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繁荣——(_________) 精致——(_________) 权利——(_________)
俊俏——(_________) 轻快——(_________) 鲜艳——(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quán | yuǎn ɡǔ | ɡuàn ɡài | bì bǎnɡ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dànɡ dí | chún jié | chén āi | yī liàn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6、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苏轼是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_______________ 》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__________》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 “浣溪沙”是__________。这首词还有“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____,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既以形象的____________,又即景抒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是( )
A.尽头。 B.都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
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家乡?
【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______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9、阅读短文《生活中的小镜头》,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活中的小镜头
①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②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③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④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⑤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沉思,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似乎不看个够是绝对不罢休的;几个孩子趴在桌上,_______________。
⑥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声无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的手 (_______)的手 (________)的手
(_________)的手 (_______)的手 (________)的手
【2】根据第②、③自然段回答。
(1)作者抓住八组镜头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到图书馆看书的人,第二自然段一组写____________,一组写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镜头。
(2)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⑤自然段回答。
(1)用“__ ___”划出表示联想的句子。
(2)请你学习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在下面的横线上照样子把这段话中“几个孩子”是怎样看书的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一句你最欣赏的有关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宛 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20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 ”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 事)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 带)草帽,足(登 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矇眬的儿子。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1】请在短文题目的横线上给这篇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请用“/”划去短文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3】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4】文中横线①写父亲“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父亲真的在批评儿子“不行”吗?请把父亲说这句话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横线②表达了父母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故事的中心,写两句相关的名言警句(自编的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少年,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心情会怎样?请你给父母发条短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关注文中带点的词语,我发现“一律”“清一色”“都”“通通”这些词的意思都一样,都表示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文段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正确的答案是( )(多选)
A.吃团圆饭
B.放花炮
C.吃饺子
D.观花灯
E.逛庙会
F.吃元宵
【4】作者在写这个片段时采用的段落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5】“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话连用5个“有的”,是为了体现灯( ),更为体现元宵节的( )
12、阅读《一夜的工作》片段,回答问题。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 询问)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阅览 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请用“____”画下来。
【3】这段话中主要表现周总理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正确的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
②周总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高。( )
③周总理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礼物换回另一个礼物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男孩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口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孩子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起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为我们的恩人祈祷吧。”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一个人来,问小孩在干什么,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我愿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这位17岁的男孩在第六届足球世界杯上独进21球,为巴西第一次捧回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1】用一两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最后才交代男孩的名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医院门诊看病流程图,完成练习。
医院门诊看病流程图
【1】刘刚扭伤了脚,来到医院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____________。
【2】医生建议刘刚拍X光片,给他开了检查单后,刘刚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
A.去拍X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
【3】刘刚该去哪儿拍X光片( )
A.门诊一楼
B.病房大楼
C.医技楼一楼
【4】刘刚拍完X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
B.取药
C.返回医生诊室诊断
【5】医生给刘刚开了处方,无需住院,只需外敷膏药休养。刘刚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______(可多选,注意排序)
A.取药 B.打针 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 D.回家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6、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儿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⑴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⑵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⑶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9、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25分)
1、告诉你一个秘密
2、我做过的一个梦
要求:A、两题任选一题。B、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