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丹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照样子写四字词语。 

    扶老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败坏

    狂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风发

    ________________          哈哈________ _________

    再写两个AAB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 2、精彩回放。

    (1)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2)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

    (3)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

    (4)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5)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6)《鸟鸣涧》是唐代诗人________所作的山水诗,“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桂花飘落、山谷空空荡荡的景象。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年龄段的别称都不同,你知道吗?

    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_______ 三十岁:________

    女子年满十五岁:_______ 七十岁:_______

  • 3、读一读,写一写。

    ①见善则________,有过则________

    ②人谁无过?________,善莫大焉。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蔺相如避着廉颇,( )怕廉颇,( )为了赵国的利益。

    2)朱自清一身正气,( )饿死,(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3)每天上学,( )我去约小明,( )他来约我。

  • 5、看拼音写词语。

    gǎn jué fèi téng hé kuàng jiǎo huo zī gé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kě kào bà le cāi xiǎng zhǒng zhàng jīng y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fěn suì zǒng zhī rǎn gāng jiě shì làng mà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nài hé là bā zhōu yào bù rán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江南》题目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 7、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挑  水

    一天,妈妈叫我去挑水,我说:怎么能挑得动一担水呢?妈妈说:试试嘛。”“好吧!我答应了。

    我挑起桶走到李奶奶家的井台上,先放下一只,再把另一只桶挂在水担钩上,伸进井里,左摆一直,右晃一下,好不容易才打进小半桶水,可把我气急了!我把姐姐找来,把挂着桶的水担塞到姐姐手里。姐姐边做示范边耐心地对我说:你先把桶靠近井壁一边,再用力往另一边拉,紧接着往下一按,水就会灌满桶的。如果还不很满,你可以把桶提起来,离开水面,然后再往下一蹲,水一定会灌满桶的。说着,姐姐把那桶水灌满了,像是没费力气就提了上来。

    我把另一只桶挂在钩上,伸进水里,学着姐姐的样子做了,果然,水就乖乖地灌满桶了,我也把这桶水提了上来。我把两桶水分别挂在担钩上,弓下腰,侧开步子,挑起了这担水,我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走出五步,肩膀就疼起来。我用手使劲往上托住水担,脸涨得通红,脚步歪歪扭扭的,没有个准儿,半道上,我实在挑不动了,只好让姐姐替我把这担水挑到了家里。

    妈妈对我说:你第一次挑水,能挑半桶也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挑着两个半桶水还在道上歇了一次,才到家里。就这样我还是累得直喘粗气。但我并不灰心,坚持天天半桶半桶地挑。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在路上不用歇息,也可以不摇不晃地挑到了家里。

    妈妈瞅着我稳实的步子,说:挑水这活你已会干了,记住,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什么也能学会。

    (1)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我第一次挑水时打水的句子。

    (3)把描写姐姐打水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姐姐打水的动作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过去我挑两个半桶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学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完成习题。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很多,比如墨水。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没有工具,干什么就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能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还要长很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橇杠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我”缺少的东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工作开展的吃力?______(可多选)

    A.用很长的时间把树桩砍好削好。

    B.搬运木桩需要很长时间。

    C.打木桩很辛苦

    3对于这样的吃力的工作,“我”又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叙述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1) “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从“课文内容填空”的这四个词语,我体会到了居里夫人

     

    (4)居里夫人有着   的性格,有着   的追求。

    (5)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

    (6) “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这句话中,居里夫人不管

    、不管 、不管   、不管 ,可见她在科学研究上具有

      的精神。

    (7) “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8)文中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  

    (9)请把这段话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画上横线,并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10)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她这样做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 12、阅读课文片段。

    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惊胆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                 

    3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从敌人这句话中可以读出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你想用哪几个词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參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地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盛出巨大的恐怖。我们咪縫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成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任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若海浪狂叫,但才叫几声又缩脚退回。返回后又回头叫着,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帯着这种凄惶的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脚上,我们发现,端坐者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睛算是打招呼,他回身举起的钓竿把他的成果向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毎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小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又再次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而。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一看,水桶里已经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四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小鱼都不上他的钩 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钓起的那一大堆小鱼,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的钓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毎次起竿都要用眼角膘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 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股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外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 他用背影來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了,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己经更加狰狞黑暗。狗吠声越来越响, 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己经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类,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相 互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 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 哪一天,胖老人看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看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个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歳。

    1分析第四段的文字,依据上下文回答“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各指什么?

    ①“取舍标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堂皇形象”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十段“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烘托了两位钓者的形象,胖老人随和活泼.瘦老人执着倔强。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能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只想钓大鱼。

    C.作者没有否认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迫求的两个方而。

    D.本文借对两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 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的。

  • 14、课外阅读。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他们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问。

    “你就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捕(dǎi  dài)  决(chù  chǔ)  枪(āi  ái)

    【2】写出画线词的近义词。

    (1)(敌人)妄图吓唬他。(    )(    )

    (2)他们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      )

    (2)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      )

    (3)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

    【4】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

    A.坐在椅子上死了都倒不下去。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他宁可死也不向敌人屈服。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读书可以增长智慧,开拓视野。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单概括书的内容,以梗概的形式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