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娄底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形近字组词。

    肃(   ) 警(   )  峻( )  僵(   )

    ( ) 敬(   )  俊( )  疆(   )

  • 2、巧填关联词,让意思更明确、条理更清晰。

    (1)(   )浏览一遍就算了,(   )一边看一边思索。

    (2)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抓紧时间读书,(   )读得十分认真。(   )读什么书,他( )是边读边做笔记,(   )是浅显易懂的文章,他(   )要边读,边圈圈点点。

  • 3、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1_____________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2_____________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 4、先将本课出现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司空______)(______ ②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偶

    ④不可______)(______   ⑤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

    (1)表示“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想象,很难理解”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从上面的词语中选词填空。(填序号)

    要善于从_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从小处着眼,______,然后,善于不断地提出新问题,______地探索,______,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 5、根据积累内容填空。

    (1)在某种环境中生活久了,就会对其中的事物比较熟悉,正所谓“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因为“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所以我们要趁年少多读书,以免长大后悔。正如荀子所说:“_________”,学生如果刻苦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老师更有成就。

    (2)诗以言情,歌以咏志。于谦借石灰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操;郑燮借竹石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山居秋暝》中“春芳”的意思是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的意思是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首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

    B.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静雅致的环境。

    C.两首诗中的“空”字都写出了大自然的空旷之美。

    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7、课内阅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

    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竹石》是一首_____诗,是_______代书画家_________为自己所画的________图而题写的,他是借______言怀,表现了诗人那种____________,不畏__________的硬骨头精神。

  • 8、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苏轼是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_______________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__________》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__________。这首词还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____,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既以形象的____________,又即景抒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话题说的?请用__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词语。(只划一个)

    (2)文中加点的句子和它后面的句子的关系是(     )

    (3)认真默读第一句话,把你从中获取的信息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京张铁路,要开凿很多隧道,作者只选写了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情况。从中你学到了(       )写作方法。

     

  • 10、课外阅读  ( 11分)

    扫雪姑娘http://w下雪了,一夜之间,古城变成银色的世界。

    清晨,我走出家门。嗬!那笔直的长安街好似一道银河,显得平坦舒展,一眼望不到头。

    街道两侧的枫树红叶早已落去。一棵棵枫树的枝条上积满了洁白蓬松的雪,多么像一位位白衣仙女到了人间!

    我坐上公共汽车。由于车多雪厚路滑,行驶速度放慢了许多,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在来往车辆的缝隙中,我看见几位女清洁工,正争分夺秒地扫着地上的积雪。在白茫茫的雪海中,那火红的头巾,杏黄的纱巾,好像大地上绽出几朵鲜花。车缓缓行进,来到那几位姑娘的跟前,只听戴头巾的姑娘说:小李,咱们比赛吧!于是,她们一个个挥动铁铲铲个不停,挥动扫帚扫个不停,推着小斗车跑个不停。一阵阵铁铲铲雪的叮当声,扫帚扫地的嚓嚓声,斗车运雪的吱嘎声,伴随着姑娘朗朗的笑声,传入我的耳际。几位乘客将手伸出窗外,向她们表示谢意:辛苦了,姑娘们!车下的几位姑娘露出了笑脸,齐声说:不辛苦,不辛苦!又是一阵叽叽嘎嘎的笑声传入车厢……

    车子继续慢行。站在我身旁的一位姑娘用一种轻蔑的口气,对她的同伴说:扫大街的,多没出息。那位同伴姑娘答腔说:还比赛呢!比赛能多几个钱!我不满地瞧一眼这两位穿着洋气的姑娘,心想:衣着打扮得入时,难道就美吗?车下那几位满头大汗的姑娘,才是美的。她们为他人清扫前进中的障碍,开拓新路,她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她们的劳动是高尚的,她们的心灵是美好的。

    车到站了,我下了车。那扫雪姑娘的朗朗笑声,依旧回荡在我的耳际。

    (1)本文按地点变换分三个层次。请用数码与“‖”线标于各段首位。(3分)

    (2)本文第(   )段是重点段,段意是  

    。(2分)

    (3)文中有一个最能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中心句,请抄在下面。 (2分)

     

     

    (4)对清洁女工的劳动,第四自然段有很具体的细节描写,请用 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5)找出文中的反问句用   画出来,然后改成陈述句写在这。(3分)

     

     

  • 11、阅读

    意志力

    蟾蜍烤好了一些饼干。这饼干闻起来真香啊,蟾蜍自语道,他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吃起来更香。

    蟾蜍来到青蛙家,青蛙,青蛙,蟾蜍叫道,快来尝尝我烤的饼干。

    青蛙拿起一块饼干尝了尝,这是我吃过的所有饼干中,最好吃的一块!青蛙咂着嘴赞美。

    青蛙和蟾蜍吃了一块又一块,一会吃下去了很多饼干。你知道,蟾蜍,青蛙含着满满一嘴的饼干说道,我们该停下来了,否则,我们会撑病的。

    你说的对,蟾蜍说道,让我们吃下最后一块饼干,然后我们就别再吃了。青蛙和蟾蜍吃完了它们的最后一块饼干,碗中还剩下了很多饼干。

    青蛙,蟾蜍说,我们再吃最最后一块,然后坚决不再吃了。青蛙和蟾蜍又各自吃了一块。

    我们必须得停下来了!蟾蜍边吃着另外一块饼干,边喊道。

    对,青蛙响应道,伸手又拿起一块饼干,看来,我们需要用意志力来控制我们的欲望。

    什么是意志力?蟾蜍问道。

    意志力就是竭力不去做你特别想做的事情。青蛙解释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就像我们竭力不去吃这些饼干一样。蟾蜍答道。

    就是这个意思,青蛙一边说着,一边咽下口水,将饼干放进了盒子里,喏,我们吃不到饼干了。

    但是,我们可以打开这个盒子啊。蟾蜍说。

    那倒也是,青蛙想了想,拿出一根细绳将盒子紧紧捆了起来,喏,这下我们吃不到了吧

    但是我们剪断绳子,再将盒子打开啊。蟾蜍说道。

    有道理,青蛙又想出一个主意,它搬来一个梯子,将盒子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喏,青蛙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现在我俩终于吃不成了吧?

    但是,我们可以爬上梯子,从架子上取下盒子,剪断绳子,打开它啊。蟾蜍说。

    你说的对,青蛙爬上梯子,从架子上取下盒子,剪断绳子,将盒子打开。青蛙将盒子拿到屋子外面,大声喊道:嗨!鸟儿们,这里有很多美味的饼干,快来吃吧。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了过来,一会就将盒子里的饼干吃得干干净净,然后一飞而散。

    现在,我们真的再也没有饼干可吃了,蟾蜍悲伤地说道,这些可恶的鸟儿们连一块都没有给我们剩下。

    是的,青蛙说道,虽然我们吃不到饼干了,但我俩却因此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

    也许你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蟾蜍说,但是,我要回家再烤一些饼干!

    那好吧,青蛙无奈地回道道:我跟你一起去烤。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啧啧称赞_____             ______

    2文章用了比喻的手法,文中的饼干在现实生活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竭力不吃饼干,青蛙想了很多办法。他最后的办法是什么?如果要用一个成语形容他这个举动,你会用哪一个?

    最后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蛙和蟾蜍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吗?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完全文后,你觉得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语段中的“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

    A.饲养(动物) B.指家养的兽类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________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鲁滨逊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现代文阅读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⑥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汪曾祺全集》

    1作者要写的是家乡的鸭蛋,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要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呢?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透露了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破“空头”用筷子着吃。筷子头一下去,——红油就出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⑥段讲到小时候读“囊萤映雪”故事。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现在用来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刻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成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连接: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来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针对上述现象,六年级(5)班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蜻蜓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过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着(shān  shàn            ________lián  liáng

    ________住(zhuō  zuō             ________蜓(qīn  qīng

    2找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这句话把蜻蜓的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我为什么把蜻蜓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又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到目前为止,你自己独立完成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请你描述一下那件事情的过程,并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感悟。(不少于2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