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凶猛强悍。________
②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________
③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________
④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着进入。________
⑤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很远。________
2、请在括号里填上“ABB”式的词语。
(_______)的绿茶 (________)的草滩 (________)的树枝
(_______)的月光 (_______)的头发 (________)的湖水
3、写字表写汉字
jù___ qī___ mò___ yàn___ méi___
jí___ liáo___ fá___ zhà___ kòng___
dài___ tī___ bì___ xí___ fù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十五夜望月》中表达游子的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在我读过的诗词中,还有类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有相通之处。
(3)《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诗中描写眼见之实景的诗句是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的作者是_______,中国现代______、_______。我课外积累的与本文主旨有关的名言警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中国________、_________。《那个星期天》里的“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6、阅读理解。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
采得百花成蜜后, ?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选择下面汉字的正确解释。
(1)尽(_______)A.完 B.都 C.全部用出
(2)占(_______)A.占据 B.姓 C.处于某种地位
【3】运用“不论……还是……都……”这几个关联词,说一说第1、2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字是“__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
【5】这首诗借蜜蜂歌颂了________,讽刺了________。
7、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__________
三万里:__________
南望:__________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青玉案①·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宝马雕车④香满路。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⑥玉壶:比喻明月。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指盛装的妇女。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__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青玉案”是词的________。
【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9、阅读
鸟音
①孩提时代,生活在农村,我是极喜欢鸟类的。尤其是那百灵鸟儿,能唱多种歌,歌音颤酥酥、亮爽爽的,真叫人爱得着迷。
②我常跟着大一点儿的孩子们到田野捕百灵,偶尔逮到一只,便放进笼子里,挂在庭院的椿树上,给它喂米喂水,逗弄它叫唤。日复一日,逮得多了,我家的庭院竟成了鸟的乐园。它们整日里叫个不歇,到了黎明,叫得最得意、最嘹亮,大概是为酣睡了一夜的人们,唱一支振奋的歌吧。满胡同的伙伴们都跑来围着鸟笼逗趣;邻家的婶婶们也拿了针线边做手中的活,边欣赏鸟儿们的音乐会。然而,这并未引起爷爷的兴味,而且他听见我的鸟叫,反倒总是面带愠色。他本是研究鸟类的专家,为何不喜欢我喂鸟呢?他时常去河边钓鱼,我几番要求跟着去,让他给我逮几只百灵来,他执意不肯。这使我好生奇怪。
③又过了些日子,不知为什么,爷爷要领我到鸟儿最多的地方去,还让我提一只装有百灵鸟的笼子。我又高兴,又纳闷儿。我跟在爷爷后边,到了河边。我们钻进树林,这里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难以透进来。树上的鸟儿真多呀,仿佛是百鸟之神把天下所有的鸟,都集合到这里开演讲会似的。真是不到鸟林,不知百鸟鸣啭的妙境啊!它们忽而不约而同地来一番旋律整齐的齐鸣;忽而又杂乱无章,各有韵色;间或还有互相答对,倾诉爱恋的。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鸟儿,便缠着爷爷捉几只。
④不料,爷爷却阻止了我,并让我把从家里带来的那只鸟笼挂在树枝上。然后,蹲在树荫下。一会儿,笼子里的百灵,也跟着其他的鸟儿叫了起来。这时,爷爷问我:“你说,是笼子里的鸟儿叫得好听,还是树上的叫得好听?”我静心听听,揣度了一番,说:“树上的鸟儿叫得好听!”
⑤“咋好听呢?”
⑥“像是嗓音不同,音色不同。”
⑦我心中纳闷:
⑧还是爷爷通晓天地万物,懂得鸟性:“花有花色,鸟有鸟性呀!大自然赋予它一对自由的翅膀,一口清凉的嗓音。它生来属于大自然,不属于你、我、他。你把它捉入笼,便使它失去了原来的本性,成了可怜的玩意儿。”
⑨我任性地说:“可它在笼子里不也天天叫吗?那叫声也是它唱的歌呀!”
⑩“是它唱的歌。但那是一支悲歌,一支痛苦的歌。”
⑪爷爷望望树上的鸟儿,又说:“鸟鸣为其心声呀!你听枝头那鸟儿,唱得多清脆,多甜美,掉在地上还有音呢,掉在河里,水也会变得清亮亮地响。而笼子里的鸟,鸣得叫人替它哀怜,好像是在向人哭诉冤屈、忧愁——关在笼子里,为人鸣叫,有屈于它的天性啊!
⑫听了爷爷这番话,我深思良久,感到可有道理了。可又觉得在漫野、林子里飞来飞去的鸟儿,谁也不属于,叫得再婉转动听,也无人欣赏、评赞,有什么价值呢?
⑬“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它不为求得人们的称赞而歌唱,终生只为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活着。”
⑭这一日,捉鸟未获,却得到了比鸟不知要珍贵多少倍的东西……
【1】“我”心中在纳闷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把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心中纳闷:____
【2】我喜欢捉鸟,爷爷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以下理解最佳的是( )
A.兴味索然——不肯捉鸟——领我赏鸟——阻止捉鸟——解读鸟音
B.面带愠色——不肯捉鸟——解读鸟音——阻止捉鸟——领我赏鸟
C.面带愠色——阻止捉鸟——不肯捉鸟——领我赏鸟——解读鸟音
D.兴味索然——阻止捉鸟——领我赏鸟——不肯捉鸟——解读鸟音
【3】本文重点写的是爷爷带我欣赏大自然中的鸟音,前文却写了被我捉住的鸟儿叫个不停,还吸引了胡同里的伙伴们和婶婶们,这样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我、伙伴们、婶婶们”对鸟儿的喜爱,而爷爷对鸟不感兴趣。
B.交代事情的起因是我非常喜欢百灵鸟的声音,喜欢捉鸟来听,为下文我跟随爷爷去大自然中倾听鸟音做铺垫。
C.为了表现爷爷喜欢鸟的态度和方式和我们大家不一样。
D.开头对“被捉住的鸟”的详细描写与文末“捉鸟未获”相呼应,点出“得到比鸟更珍贵东西”的文章主旨。
【4】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
【5】对鸟音的看法,“我”和“爷爷”发生了争辩。请联系文章和生活,说说你同意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
10、阅读短文。
马神医挑徒弟
从前有个姓马的医生,他的本领可大了,谁有病,让他一瞧,吃了他开的药,病就好了,大家称他为马神医。可是马神医年纪大了,想挑一个徒弟,好把自己的本领教给他。
大家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给马神医做徒弟。
这一天,老王把孩子送来了,马神医带他到院子里,让他看管(kān kàn)五只小鸡。这孩子把小鸡赶出去捉虫,自己躲在树阴下睡懒觉。结果,小鸡都掉到沟里淹死了。马神医看见了,很不高兴地说:“懒惰的孩子是学不会什么的,你回去吧。”
过了几天,老张把儿子送来了。马神医仍然带他到院子里,让他看管五只小鸡。这孩子拿竹竿赶了一会儿,便去看(kān kàn)小朋友们玩耍。等他回来的时候,小鸡都被野猫叼走了。马神医看见了,摇摇头说:“贪玩的孩子,是学不会什么的,你回去吧。”
又过了几天,老李把儿子送来了,马神医还是带他到院子里,让小李看管五只小鸡。马神医对他说:“要当心野猫来叼小鸡,别让小鸡掉到水沟里去。”小李听了马神医的话,想了想,他向马神医要了一条小狗,一罐白米,一把扫帚。
马神医看了 很高兴 就说 我喜欢不偷懒 不贪玩 肯动脑筋 能认真做事的孩子 你就留在这里好好学医吧 马神医把自己的本领都教给了小李。后来,小李成了名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3】马神医最后选中小李做他徒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李家的儿子向马神医要了一条小狗,一罐白米,一把扫帚,请你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把小李看管小鸡的过程写成一段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美文欣赏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胡 杨(节选)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背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不在乎,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月季,让给了所有稍(shāo xiāo)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死而不倒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到无数棵宁(líng nìng)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凉壮丽的冬天童话。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古人的气节,一种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当初,伍子胥劝夫差防备越国复仇,忠言逆耳,反遭谗杀,他死前的遗言竟是:把我的眼睛挖下来镶在城门上,我要看着敌军入城。他的话应验了。入城的敌军怀着深深的敬意重新厚葬了他与他的眼睛。此时,胡杨林中飘过的阵阵凄风,这凄风中指天画地的条条枝干,以及与这些枝干紧紧相连的棱棱(líng léng)风骨,如同一只只怒目圆睁的眼睛。眼里,是高洁的心与叹息的泪。
【1】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用“ ”分别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3】为什么说胡杨是最悲壮的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胡杨身上,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胡杨,赞美胡杨,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几十里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莫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
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
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 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
我的心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更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1】请根据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①“我”为什么要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②“我”心疼地阻止老姨敲击枣树,为什么?
③老姨说枣树贱,为什么?
④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什么?
⑤在作者的眼里,枣树就像什么?
⑥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如何理解?
【2】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________;
金灿灿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高尔基和孩子们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 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 随即将(珍藏 收藏)多年的一本 童年 寄给了这位小学生 难怪孩子们常说 有了困难找高尔基 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于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 夸耀)。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峰 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在选择的字词下打“√” )
【2】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冒昧:①糊涂;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______)
崭露:①高峻,高出; ②优异,好。 (______)
【3】给画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找出文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既有________的爱,又有________的爱。
【6】“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木偶戏(节选)
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因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故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 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 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 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 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 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______) 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____)
【2】阅读短文填空:
布袋木偶产生于(____)朝;经典传统剧目有《______》《__________》等;分为泉州的(___)和漳州的(___) 两大流派。
【3】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画出来。
【4】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被母亲拉进她的怀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匆匆》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部分。
以你喜欢的小动物为主题写一篇 400 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