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肇庆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题

    1.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_

    2.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补充诗句)

    3.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

    4.细细的溪水,流着_____,流着_____。灰白色的_____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_____

    5.请默写杜牧的《江南春》,书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

    _____

    6.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

  • 2、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

    (3)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 3、默写古诗《寒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轻松自如地(   )   难受得(   )   广阔的(   )

     

     

     

  • 5、 请阅读《三国演义》,回答下列问题。

    (1)《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分别是使双股剑的__________,使青龙偃月刀的__________和使丈八点钢矛的__________。

    (2)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人名。

      A._____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

      B.____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C.____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

      D.__________ 打__________——个愿打,一个愿挨。

      E.三个臭皮匠——顶个__________。

    (4)《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________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__________。

    (5)“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三国。

    (6)从《三国演义》的描写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攻的战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衍生了一个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国演义》中常胜将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成语或故事与哪个人有关,请写在横线上。

      A.望梅止渴—__________   B.刮骨疗毒—__________

      C.鞠躬尽瘁—__________   D.乐不思蜀——__________

      E.三顾茅庐—__________   F.赔了夫人又折兵—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____   ②却看:___________   ③漫: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 7、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 路上的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4】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我爱阅读。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

    A.因为“我”等的时间太久了,母亲刚来不久。

    B.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做到这点。

    【3】第4自然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1自然段中与第6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5】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这是因为( )

    A.那些夜晚不仅月色美,而且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B.那些夜晚是母亲、弟弟和“我”一起度过的,让“我”印象最深刻。

  • 10、课外阅读。

    善意的谎言

    这是个寒冷的夜晚,鲁兹太太正打算关上她的零售店店门,突然有一个年轻人闯了进来,递上50美元,说要一份热狗和一杯牛奶。

    在接过那张钞票的一瞬间,鲁兹太太就断定那是张假钞。她瞟了年轻人一眼,年轻人低垂着头,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鲁兹太太不动声色地问道:“能换一张吗?”

    年轻人把头垂下来,垂得很低,他嗫嚅了半天说:“没有,太太,我……我很想要一份热狗,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鲁兹太太觉得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呵斥更有震撼力。想到这儿,鲁兹太太不再迟疑,马上找零钱。

    在年轻人离开的当口,鲁兹太太忽然大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踉跄了几下。年轻人吓坏了,赶紧上前扶着老人。“快!”鲁兹太太把那50元的假钞塞到年轻人手里,“到对面的诊所买药,就说鲁兹太太病了。”

    年轻人走后,鲁兹太太麻利地抓起电话,打到那个诊所,那是她弟弟开办的。鲁兹太太在电话里说:“如果有一个年轻人来给我买药,给他34美元的药就好了,另外他手里有一张50美元的假钞。”放下电话,鲁兹太太默默地祷告着,如果他真是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他就一定会回来。一会儿诊所的电话打过来了,告诉鲁兹太太,年轻人已经拿着药走了,没有用假钞。鲁兹太太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

    那个夜晚,年轻人不离左右地陪伴着“病中”的鲁兹太太。天亮后,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竭力挽留要离开的年轻人,请他帮忙照看几天零售店。

    几年过去了,那个小店变成了超市,超市又有了子超市,而那个年轻人就是在美国靠零售业发迹的怀特。

    在那个风雪之夜,鲁兹太太用善意的谎言,让怀特不失自尊地接受了她的帮助。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谎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兹太太觉得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孩子”,句中“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体现这个年轻人“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从表面上看,年轻人是救了___________,实际上年轻人是救了___________

    4“对于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呵斥更有震撼力”,这句话的内涵很深刻,请你根据短文主题,试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全文,说说鲁兹太太或怀特是个什么样的人。(任选一个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快乐阅读。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_________,也谈不上_________,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而不于_________。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2读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于享受。

     请你以努力学习为话题,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一段话中,有一句话表达了巴金爷爷对人生的态度。这句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巴金爷爷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巴金爷爷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让我们的生命也为别人开一朵花:

    例如: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

    一次________是一朵花。

    ________是一朵花。

    ________是一朵花。

  • 12、短文阅读。

    舌尖上的记忆

    ①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贫穷给我们兄妹带来的深刻记忆是偶尔能吃到一个鸡蛋的快乐。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养鸡和猪,吃鸡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②没有鸡蛋,却有鸟蛋,水煮鸟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③每逢入夏时节,稻田里偶尔会出现一窝水鸟蛋,这是大自然对我们这些吃不上鸡蛋的孩子的一种馈赠,母亲深知其中的道理,于是捡蛋成为地端午前后最重要的劳作。说是“捡蛋”其实并非随手可得。她每天铁人一般早出晚归,也捡不到多少,有时为了一小窝鸟蛋,她得在田里穿梭一整天。一周左右,她的小筐里聚到了八十多只鸟蛋。那些蛋小小的,外壳上遍布着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点。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

    ④煮蛋,在我们家是一件神圣的事。兄妹仨围着母亲筐中的鸟蛋,看着母亲挑出四个,搁在锅里,倒上一点水,点燃干稻草,吹旺那一团火。当火与烟一起升腾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跟着升腾起来。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静静地享受着做母亲的荣耀。

    ⑤蛋煮毕 ,分蛋也是独特一幕:我们仨自然都能分到一个,第四个雷打不动是给父亲的。父亲总把蛋分一半给母亲,母亲总不接受,直到父亲逼着母亲吃下去,母亲才会咬上一小口,之后剩下的又逼着父亲吃下去。多次目睹,我们也学会了每人留一口蛋给母亲,母亲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和爱。

    ⑥存蛋,更绝。母亲将蛋管用绳子吊在井里,阴凉的空气能让这蛋许久不会变质,我们便能【 】地吃上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活之道也随之存入我们的记忆中。

    ⑦后来,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吃鸡蛋已经不成问题。母亲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因家里长期的贫困,在厨艺上她显得有心无力。她勉强做,我们勉强吃,我们羡慕的眼神常常向別家的烟囱。

    ⑧倔强的母亲开始学做菜,她想用菜园里那些菜征服我们的味蕾。于是,我们家的餐桌上出现了青辣椒炒青番茄、咸肉丝炒南瓜藤、毛豆炒韭菜梗子、蒜泥拌空心菜叶……适度的富足和适度的贫困成就了母亲【 】的厨艺,母亲独特的菜肴成为我们童年的第二种味觉记忆。她用一把小小的锅铲,让我们明白:没有学不会的事。以至我们仨成年后都会做一道菜:青番茄配上切成丁的青辣椒,经菜籽油爆炒,是我们记忆中【 】的味道。

    ⑨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1】文中第⑥、⑧自然段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合适的词语是(        

    A.隔三差五   经久不变   独一无二

    B.隔三差五   独一无二   经久不变

    C.经久不变   隔三差五   独一无二

    D.经久不变   独一无二   隔三差五

    【2】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升腾”该怎样理解(        

    A.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B.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母亲的自豪之情。

    C.第一个“升腾”表达了母亲的自豪之情,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D.第一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第二个“升腾”指烟火升起。

    【3】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逼”字,体现了什么(        

    A.体现了父亲关爱母亲。

    B.体现了母亲关爱父亲。

    C.体现了父母之间关系差,强迫对方接受。

    D.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的关爱。

    【4】“我”童年记住的第二种味道是(        

    A.青辣椒炒青番茄

    B.煮鸡蛋

    C.母亲独特的菜肴

    D.咸肉丝炒南瓜藤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母亲做的美食,主要想表现童年生活的贫穷。

    B.本文通过写童年味道背后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C.水煮鸡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D.本文和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的情感相同。

    【6】第③-⑥自然段写了四幕情景,请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每个小标题 2—6个字)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7】第③自然段中,“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我们把这些鸟蛋当成圣物崇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母亲让我懂得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写“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而结尾却告诉读者“母亲不识字”,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语段阅读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毫不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真是君啊!”

    1联系上下文,“奔腾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 “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

    2孔子讲水的德行,你会想起一句广告语:___________讲水有志向,又会想起一句成语______________讲流必向下,还会想起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重点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4听了孔子讲水,你也想到了他的一些名言吧,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罔。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

    2八儿看到锅里的粥时的表情是_______,这个词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__________的孩童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3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这句话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栗子在锅里容易煮碎的事情是他早就知道的事实。______

    (2)“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饭豆膨胀、体积增大的样子。______

    (3)“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这两句话都是比喻句。______

    (4)“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这句话中“如他所猜”是说八儿对自己的猜想很满意,“但”说明八儿对粥的颜色不满意。______

    4选文突出了腊八粥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用两组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连成一句话。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心里话,看后你肯定会想到与这些话有关的人或事,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把你想到的人或事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1.沙滩是一粒一粒积成的,学问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2.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

    3.拥有父母的关心,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情。

    4.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