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画“ ”的部分替换为课文里的四字词语。
1.啊,这里显现出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的气象。(_______)
2.他做事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不考虑后果。(________)
3.正月十五,处处形容节日或有喜庆的事的繁华景象。(______)
4.元旦的光景和除夕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jīn huáng | xiǎo jìng | xié xiàn | zèng bié | fàn hé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yán liào | shuǐ jīng | pū lù | pái liè | fēng shōu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3、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5分)
《草原》一课中,总结全文的诗句是“ ”
这句诗的意思是:
(3分)
《浪淘沙》一诗中,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表现作者想象和追求的诗句是
(2分)
4、按要求写词语。
写一个含有动物的成语:________;
写一个心理活动的成语:________。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这是对“我”_____的描述,写出了“我”内心的____________。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它们”指的是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无知,而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细怀逝去的母亲,为了生计,母亲_____________,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惊惶地连声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1)这两句话抓住母亲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描写,突出了母亲_______的复杂心情。
(2)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还会对“我”说些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
(2)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
【2】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①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⑥,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都门:都城的城门。②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指春天般的温暖。④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⑥逆旅:旅店。 |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前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历经世事沧桑,见面强颜欢笑。( )
②第四、五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
【2】“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是豪放达观,有人认为是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
【4】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9、阅读专项训练。
寄宿生活的回忆(节选)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g)鱼。这种鲞鱼在家庭的厨房里是极粗末的东西,在当时卖起来不过两三个铜板一段。但在我们的桌面上,真同山珍海味一般可贵。因为它又咸又腥,夹得到一粒,可以送下三四口饭呢。而不幸这种鲞鱼大都是石硬的。厨房司务要省柴,蒸得半生不熟。筷子头上不曾装着刀锯。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石硬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我总要千难万试,侯着适当的机会,看中了鲞鱼的一角而下箸。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地等候在我手臂的两边,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我不好尽管阻碍交通,只得( )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竟连鲞皮都不得一条;而等候开放的人的眼,又都( )在我的筷头,( )着我的演技。空筷子( )回来太没有面子。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1】下面哪一个标题用来概括这个短文的内容最合适?( )
A.吃鲞鱼
B.夹鲞鱼
C.争鲞鱼
D.让鲞鱼
【2】读到哪些文字,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请你从下面的角度中选择一个,在旁边作一处批注。
巧用拟人 妙用夸张 善用对比 趣用比喻
【3】将下面的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注集 督视 缩 拉
上面的每个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如填入的“________”一词,仿佛让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千难万试”“但到底没有办法”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同学感到很厌恶
B.在作者的回忆中,饱含着对当时贫穷生活的不满
C.从作者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
D.作者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10、课外阅读。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
这是一个温馨得让人心酸掉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金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这小女孩就溜进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项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要卖15元呀。”
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次来到商店。她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思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晨,小女孩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落款署名是:圣诞老人。
【1】请你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请求________②深思________③纯真________
【2】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说“假发已经卖出去了”,是真的卖出去了吗?他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女孩此时“愤怒”是因为________;“忧伤”是因为________。
【4】“落款署名是:圣诞老人”联系上下文,送给女孩礼物的是________。
【5】短文以“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招聘考试
雅利安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更确切地说,是美国环球广告代理公司中国办事处。因为业务需要,雅利安公司正准备招聘四名中国高级职员,担任业务部、发展部主任助理,待遇自不必言。竞争是激烈的,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考试成绩,我荣幸地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
雅利安公司的人事部主任戴维先生告诉我,复试主要是由贝克先生主持。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且,他年龄并不很大,据说只有40岁上下。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紧张,一连几天,在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考试是单独面试。我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沙发中间的一个老外便站起来,我认出来了,正是贝克先生。
“是你?你是……”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了我的双手。
“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的惊喜,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另外几个面试官说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个年轻人。”
我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我说话,贝克先生就把我一把拉到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下,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明湖中,要不是你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我只顾看我女儿了,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嘴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救过您女儿。”
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我:“你忘记了?4月2日,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的。”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
我站起来:“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的女儿。”
我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免试了。”
几天后,我幸运地成了雅利安公司的职员。有一次,我和戴维先生闲聊,我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
了吗?”
“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七个人因为他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1】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弱的或不适合的)。(_____)
(2)光荣而幸运。(_____)
【2】找一个词代替加点的词,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_____)
(2)我很欣赏你的诚实。(_____)
【3】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贝克先生见到“我”表现出______,“我”的反应是______。最后,贝克先生赞誉道:“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免试了。”免试的原因是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把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
【2】用“ ”画出有关闰土外貌描写的语句。
【3】“我便飞跑地去看”,体会“飞”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为什么戴银项圈?
_________________
【5】读最后一句,说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润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跟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静静地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短文内容,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呼唤B.呼喊C.道歉D.道谢
【2】“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 )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的原因是( )
A.“我”并不喜欢吃苹果
B.“我”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我”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 )
A.很多红苹果
B.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
C.那位妇女对“我”的关爱
【5】“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你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吗?你能再提供两点有关这个童话故事的信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这个红苹果引出“我”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按提示把相关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情,称为___________。
②对别人的行为不很相信,称为___________。
③内心考虑、计划,称为___________。
④内心感受惭愧不安,称为___________。
⑤从“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我”对那位妇女的态度已从______转为信任。
【7】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理解
你看出了一只狗的的寒冷
①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②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③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④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⑤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⑥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
⑧你现在知道了这一点。
【1】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与动物相处的经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中的“这一刻”指的是哪一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作者通过本文索要传达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 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谊,播种着我们的梦想……”请根据前面的提示语,选取你最想写的一个人,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要求:
(1)恰当使用人物、景物的描写方法,用具体的一、两件事例的叙写刻画人物,抒写情感。
(2)作文中涉及到的同学一律用小东、小明,老师一律用王老师、刘老师,其他人物用A某某、B某某表示。
(3)书写工整,内容丰富,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词汇丰富,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