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积累。
“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敬爱的老师,您用格言“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_______”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您用泰戈尔的名句“使卵石臻于完美的,______________”,教育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要有恒心与毅力;您还告诫我们“___________”千万不要忘记做人的根本。“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敬爱的老师,您的哺育深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但 。中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 , , 。为人民利用而死,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 。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泰山”原指 ,句中用它比喻 ;
“鸿毛”原指 ,句中用它比喻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急遽:________________
缥缈:__________
惆怅:_________
4、填空题
1.我们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里的____,他的绰号是_____。
2.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3.《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是__________写的,他是_____________(填国名)人。
4._____朝李时珍以毕生精力,历时27年编成了药学巨著_______。
5.《红楼梦》中描述的四大家族有贾、______、史、______。
5、我有信心做好词语填空。
①表示颜色:金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神态:大惊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含有数字:千呼万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
江碧鸟逾②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
【1】发挥想象,描绘“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所展示出来的画面。
【2】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逾”字体现了杜甫诗歌“炼字精到”的特点,它的妙处在于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渔家傲·秋思》,体会不同的军旅情怀。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2】①“风景异”中“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②戍守边塞的士兵与“秋雁”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A.秋雁能飞翔空中,士兵却只能守在陆地
B.秋雁能离开边塞南飞,士兵却不能归乡
【3】以下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所体现出的情感的一项是( )
A.思乡 B.哀婉 C.忧心 D.爱国
【4】“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泪”是为( )而流。
A.边塞的艰苦 B.不平遭遇 C.羌笛的曲声 D.壮志难酬,归期无望
【5】请你将以下军旅诗句补充完整。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世界时装之都巴黎,顾客瑟琳娜走进时装店。店员带她进了间被称为“智能试衣室”的房间。房间里空无一物,四周是与人同高的巨大电子幕墙。接下来,瑟琳娜小姐居然在四周的电子幕墙上看到了商店里所有款式的白色长裤。瑟琳娜小姐选中其中一条后,霎时,电子幕墙上出现了一个和她身形尺寸一模一样的虚拟模特,甚至连面容也一模一样。虚拟模特穿上选中的白色长裤,并向瑟琳娜小姐滚动显示了不同角度、不同姿态时的整体形象和服饰效果。这让瑟琳娜小姐惊喜万分。因为她不仅再也不用经历那种因为脱衣、穿衣带来的尴尬和麻烦,而且可以更清晰、更自由地欣赏和感受服装的魅力。
【1】“……甚至连面容也一模一样。”这句话中“甚至”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智能试衣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学校《科技小报》的一名小记者,现请你依据短文内容编一则不超过40字的短讯来报导“智能试衣室”,你会如何撰稿?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智能产品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你的想象中会出现智能_____________,它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酸碱度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间飞舞,在高空中鸣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绝大多数鸟是消灭害虫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还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污染等提供的资料。
【1】联系上下文解释:
①医生:________ ②助手:________
【2】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________
【3】文章围绕中心句具体写了三个方面:
①鸟使我们的环境优美。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个纪念日值得全世界铭记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74年前,中国人民在历经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那是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役,是千万中华儿女在面对深重灾难时的奋起反抗、共克时艰。站在抗战胜利74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忆那场持续了14年的血与火的战争,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英勇先烈以及他们创立的伟大功勋,值得被永远铭记。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以身许家国,汇聚成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铸就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功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进步必将战胜反动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值得被永远铭记。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千千万万的人民陷于水火之中,饱受兵燹之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反对侵略、捍卫和平的正义战争,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如今,任何否认侵略战争性质、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都是对历史的背叛、对正义的亵渎,必然为众唾弃。回望历史,我们要延续和发展抗战胜利昭示的正义力量,用正义的灯塔指引人类航向。
战争有多残酷和惨烈,和平就有多不易和珍贵。当今世界仍有硝烟升起,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翻开一张张哀鸿遍野的篇章,历史用事实告诉我们: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样的认知,应该超越国界、肤色、语言、信仰,深深镌刻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共识。
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今天,全世界人民共同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缅怀为了人类和平与发展、民族解放与独立义无反顾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更要懂得从惨痛的战争中吸取教训,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赓续传承英雄的光荣事业,永远将战争的恶魔关进笼子里,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与正义的光芒闪耀寰宇。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 )
A.10月1日
B.8月1日
C.7月1日
D.9月3日
【2】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深重灾难”指( )
A.自然灾害。
B.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役。
C.饥饿、贫穷。
D.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等。
【3】下面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
B.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C.全世界人民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和平与正义的光芒闪耀寰宇。
D.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义战争。
【5】.第三自然段中,画“ ”的“巨大的”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专项训练。
寄宿生活的回忆(节选)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g)鱼。这种鲞鱼在家庭的厨房里是极粗末的东西,在当时卖起来不过两三个铜板一段。但在我们的桌面上,真同山珍海味一般可贵。因为它又咸又腥,夹得到一粒,可以送下三四口饭呢。而不幸这种鲞鱼大都是石硬的。厨房司务要省柴,蒸得半生不熟。筷子头上不曾装着刀锯。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石硬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我总要千难万试,侯着适当的机会,看中了鲞鱼的一角而下箸。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地等候在我手臂的两边,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我不好尽管阻碍交通,只得( )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竟连鲞皮都不得一条;而等候开放的人的眼,又都( )在我的筷头,( )着我的演技。空筷子( )回来太没有面子。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1】下面哪一个标题用来概括这个短文的内容最合适?( )
A.吃鲞鱼
B.夹鲞鱼
C.争鲞鱼
D.让鲞鱼
【2】读到哪些文字,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请你从下面的角度中选择一个,在旁边作一处批注。
巧用拟人 妙用夸张 善用对比 趣用比喻
【3】将下面的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注集 督视 缩 拉
上面的每个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如填入的“________”一词,仿佛让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千难万试”“但到底没有办法”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同学感到很厌恶
B.在作者的回忆中,饱含着对当时贫穷生活的不满
C.从作者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
D.作者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老师领进门”中的“门”在文中是指:________。
【2】“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听了田老师讲了一千多个故事,故事点点滴滴教育“我”成长。
B.听了田老师的无数个故事,每个故事逐步引导“我”走上喜爱文学之路。
【3】老师为什么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把”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林的山真奇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9、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开心写作园。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如何,想一想,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