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防城港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辨字组词。

    桐________        稍________        擦________      蜒________

    铜________        梢________        察________      蜓________

  • 2、根据语境在横线填写带“减”的词语。(词语不能重复使用)

    (1)我们应当尽量地( )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2)学校为家庭贫困的学生( )了学费。

    (3)为了( )家庭负担,他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视死如_____   _____苗助长   拾金不_____ 愁眉_____

    _____悬河 大惊失__________虎威   不屈不_____

    垂头_____气 亡羊补_____ 头头是_____   对答如_____

  • 4、把词语填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荒无________

    安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身无________

  • 5、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补充完整。

    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_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__________;二十四要___________;二十九要___________;三十晚上___________;初一、初二___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___。

    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 7、诗歌阅读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暖风熏得游人醉,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中哪些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习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现________       隐藏________      停止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威风凛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你知道吗

    你知道PM2.5吗?

    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 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 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 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按国家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日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 方米,低于该数值的为良好,高于该数值的则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是某日江苏 南京三个监测点数据统计表:

    监测点

    监测点一

    监测点二

    监测点三

    PM2.5日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106

    133

    117

     

     

     

    1第②自然段依次介绍了 PM2. 5的哪些知识?照样子,概括地写下来。

    什么是 PM2.5(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2品一品:画线句子使用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3)___________

    3议一议:根据某日江苏南京三个监测点数据统计表,你觉得当天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如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向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

    ④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作者:叶水烈)

    【1】阅读选文中画“ ”的部分,回答问题。

    (1)“?”指的是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

    (2)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达,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开头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

    【4】选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A.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 13、课外阅读。

    明天我们毕业

    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教诲”的意思是“教训、教导”。______

    (2)短文中多次出现“您”这个字,在这里特指毕业班的老师。______

    (3)短文中只有两个排比句。______

    2“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仿照这样的句式自己也写一个。

     

  • 14、阅读理解

    人与海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头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鱼仰身朝天,它终于死了。

    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鲨鱼。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节选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露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阅读梗概,完成练习。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跟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是___________。老人已经___________天没有打到鱼了,终于在第___________天钓到了一条大鱼,但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最后到老人回家时,大鱼只剩下了_______________

    【2】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1)未打到鱼,仍不服输。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3】《节选》中在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明威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下面是《老人与海》的不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说说理由。

    译文1: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2: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 20、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与表达

    约是誓言,是承诺,是一种心灵的期盼。时空广,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人生,相约自然。约同伴、约亲朋、约名家、约凡人、约山水、约四季…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让我们用心相约。

    请以“我和______________有个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抒写真情实感。②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