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运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另外自己再写两个。

    _____可亲 _____梁画栋 世外_____ _____高望重

    _____不幸   不同_____   _____峭壁 _____俗共赏

    描写人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查字典

    “服”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在字典中①衣裳:服装。制服。②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③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④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⑥吃(药):内服。 ⑦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口服”是_____  “佩服”是_____

  • 4、仿写。

    若有若无(ABAC)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大同小异(含有相对或相反的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2)这棵树粗壮极了,我双臂合拢才能把它抱住。( )

    (3)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

    (4)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 8、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  演唱)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吐  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  无缺)?我想,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  合作)精神。

    1.用横线在括号中画出正确的词语。

    2.“   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的字还有   等。(写两个)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两个)

      合作——(   )(   )   典范——(   )(   )

      悠扬——(   )(   )   倾泻——(   )(   )

    4.这段话中,作者通过   的事例来说明  

  • 10、课内阅读,读课文 《天火之谜》选段回答。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给这段话取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雨倾盆________   欣喜若狂________    骤然 ________

    3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________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________ 铜钥匙,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________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________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 11、衔接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______,音序是______;“悬”的意思有:①挂 ②公开揭示 ③抬 ④无着落;无结果 ⑤距离大;差别大。文中的“悬”取第______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______种解释。

    【2】找出一个夸张句画上横线,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

    【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

    【4】用横线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

    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

  • 12、阅读平台。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1】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在“ ”上默写原有的词语。

    【2】选文第一段加了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说明时间流逝得很快,第二段的“_______________”一词也是形容时间流逝的快速的。

    【3】这两段文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1luō____         (2) jué jiàng  ______

    2文中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1 改成 2 改成  

    3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中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文阅读

    桥(节选)

    ……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A)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B)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C)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小说《桥》的故事情节冲突不断,请照样子用线连一连。

    村民乱哄哄的   老汉揪出小伙子

    有人喊党员也是人 老汉像一座山

    众人排队过桥   老汉说可以退党

    小伙子推老汉先走 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描写的是_______,句子(C)描写的是___。两个句子都属于____描写。作者这样的描写是为了___________,从中表现了老汉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B)中,抓住动词________,写出了老汉对小伙子的凶,文章最后却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这样_________ 故事结尾,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 18、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40分)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

    题目一: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50以上。

    题目二:在岁月的河流中,每个人都有过数不清的难忘的经历欢乐的、痛苦的、悲壮的、欢喜的、成功的、失败的……然而,所有的经历都如一级级向上的阶梯,使我们一步步地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十分宝贵并值得珍惜的。请以经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