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
B.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
C.孙膑心知肚明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D.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2、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 )里。(10分)
①无比感动 ②满腔仇恨 ③心情沉重 ④无限崇敬 ⑤依依惜别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
(2)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填上合适的词
不同的____ 强硬的____ 优美的____
____的事 ____的草地 ____的湖面
____的问题 ____得出奇 涨得_____
气得____
5、多音字组词。
熬āo(____)áo(____)
臂bì(____)bei(____)
脏zāng(____)zàng(____)
6、给下面句子加标点。
1.___你是军人___沃克先生一针见血地说___我当过军医___这么重的伤势___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___
2.病人微微一笑___说___沃克先生___你说我是军人___我就是军人吧___
3.___前面有人冻死了___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___
7、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积累。
1.本学期,我们读了《水浒传》、_____、____这三本必读书,它们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我大概能猜出这一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荷兰散记
细细长长的运河,清澈如镜,一道一道纵横去来。弯弯的拱桥,多情地把柔美的影子留在潋滟的波光里。干干净净的屋子傍河而立,一幢一幢小巧玲珑,好像是奶油做成的,可爱绝顶。微风过处,一架一架傲然挺立的风车,便自得其乐地大转特转。
这里,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站在运河旁边,我心神(恍惚 侊惚)根本分不清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真实的景致呢,还是我不小心掉进了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名画里。
风车,可以说是荷兰最大的标志。荷兰地势低洼,大部分土地低于水平面,需要不断地排水,风车因此应运而生。根据粗略的统计,全荷兰大约有两千架风车。过去,风车除了用来排水外,还同时兼有榨油、锯木、灌(概 溉)、碾磨农作物等用途。时转势移,风车原本担任的这些工作,已经由其他更先进、更现代化的方法取代了,目前“仍操旧业”的风车,只有四五百架,其他的,已变成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点(缀 掇)品了。
春天的荷兰,着实美得令人心醉神迷。郁金香狂炽盛放,黑紫色的花心,被倒卵形的鲜花瓣小心翼翼地裏着;纤纤细细的花茎,托着风情万种的花瓣,为大地增添无限异彩。
而披上冬装的荷兰,却又另有一番迷人的风姿。雪花落在运河旁边那一幢一幢色彩缤纷的小屋上,纵然是黑夜,却处处闪着晶亮的光芒,那种美丽,是安(恬 甜)而又宁静的。啊,美丽而令人心醉的荷兰!
【1】用“/”把短文中不恰当的字词划掉。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澈——_________ 宁静——_________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展现了荷兰的美丽。
【4】用“﹏﹏”画出文中描写郁金香的句子。
【5】荷兰最大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它的大部分功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完文章后你的心情是否和作者一样呢?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为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冬天,我们( )围着火炉取暖,( )到室外参加体育活动。
(2) ( )你的学习成绩多好,( )不能骄傲自满。
(3) ( )明天下雨,拔河比赛( )延期举行。
(4) 王若飞( )牺牲自己的生命,( )不向敌人屈服。
11、课外阅读
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味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 激动)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在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后来,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荡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有志者,事竟成”的“竟”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画。“竟”的解释主要有:①完毕;②从头到尾,全;③到底,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应取第(____)种解释。
【2】将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用“/”划去。
【3】下面各项是对本文中心的描述,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A.徐悲鸿发奋图强,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 )
B.徐悲鸿与外国学生比才能高低,最后徐悲鸿赢了。( )
C.徐悲鸿勤奋学习,终于成功,为中国人争了气。( )
D.徐悲鸿的成功说明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聪明、能干。( )
【4】为什么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徐悲鸿这样的爱国画家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①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②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③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1】上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作者名)。
【2】文中画“ ”句子体现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体现了他的这一性格特点?请找出来,也画上“ ”。
【3】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选一选。
A.疾恶如仇 B.侠肝义胆 C.勇猛干练 D.不畏强权
句①(______) 句②(______) 句③(______) 句④(______)
【4】上文是这部名著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一节的故事叫作_____________。(用简要的语句概括)
【5】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性格张扬,故事较多的人物,请你再写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句歇后语是“林冲落草——逼上梁山”,从中可以看出林冲不是自愿上梁山的。下列不能体现一点的是( )
A.对欺凌自己的两个公人忍气吞声。
B.仍称陷害自己的高俅为高太尉,保持官场习惯。
C.答应鲁智深护送自己到沧州。
D.不让鲁智深杀死押送他的两个公人。
13、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说说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1)再不回头: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是怎样猜测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含义的?严监生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根据课文选段,完成表格。
| 猜测的内容 | 严监生的反应 |
大侄子 | 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 _______ |
二侄子 | _______ |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奶妈 | ________ | ________ |
【3】对选段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几个侄子和奶妈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B.写严监生主要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颈部和手的动作。
C.“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和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都属于细节描写。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庶走马荐诸葛
①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献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刘备以鞭指道:“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
③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徐庶离开刘备赶去曹操那里的原因( )
A.曹操实力雄厚
B.曹操求贤若渴
C.徐庶与刘备有矛盾
D.曹操软禁了徐庶的母亲
【2】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刘备“喜出望外”的原因是( )
A.徐庶来推荐诸葛亮了
B.诸葛亮要来了
C.以为徐庶改主意了
【3】文题“徐庶走马荐诸葛”中“走马”的意思是( )
A.牵着马走
B.骑着马跑
C.走马上任
D.追着马跑
【4】短文选自四大名著之——《_______》,作者是________。选用文中三个人名,填填歇后语: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5】你能猜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左右:____________ 筵席:_____________ 隆中: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哭的词语有很多,请你找出来并写下来。(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虽短,却有三个人物的形象跃于眼前,请选择一个人物,摘录人物言行,并写下有什么性格特点。
我选择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人物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语段。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shù shǔ)你的刀数(shù shǔ)。”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用“√”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画横线的句子,体会病人(刘伯承)的心理活动。
病人(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关于沃克医生的描写,填空。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我体会到_________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刘伯承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
C.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D.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
16、阅读·理解
刷子李(节选)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1】天津人好把手艺人的姓和他们擅长的行当连起来称呼,表示对手艺人的肯定与尊重,如“刷子李”。那么,魏师傅做的风筝形象逼真,构思精巧,天津人称他为“_______”;张师傅捏的泥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们称他为“_______________”。
【2】请用“_____”画出第1-2自然段中曹小三看师傅刷墙的举止和心理活动。画“_____”的句子写出了曹小三怎样的感受?这样写对表现刷子李的“奇”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刷子李故意在徒弟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让徒弟对自己刮目相看,心服口服,把自己当作榜样。
B.刷子李以“身上没有白点”为自己功夫的最后标志,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C.曹小三的内心随着寻找“师傅黑衣上的白点”而跌宕起伏,从开始对师傅的敬重到失望、惋惜,最后是由衷的赞叹。
【4】曹小三为什么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高个子命令道:“立刻把它打开!”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手里攥着胶卷,在陶瓷虎右眼眶鼓起的地方按了一下。老虎的嘴慢慢张开,纳塔莉一松手,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说时迟,那时快,高个子歹徒猛地把她推向一边,一把抢过胶卷,说:“好了,大功告成!”
【1】从文中可以知道威廉叔叔说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娜塔莉是怎样把胶卷放到陶瓷虎口里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歹徒真的大功告成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小娜塔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文阅读。
爱的力学
①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十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孔来。”
②他说:“这种事在苏联已经屡次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抱幻想把高空中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③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他的妻子惊恐万分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
④他的心一下子就悬到嗓子眼儿,他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赤着脚跑出去了。他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了。他的女儿穿着一条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两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跳下来了,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他的很多学生紧紧抱住他的胳膊,看到女儿像中弹的小鸟般正垂直下落,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拉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 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⑤“危险——”
⑥“啊——”
⑦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 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⑧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里两天了。他的脑子还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打着石膏,缠着绷带,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冷气。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们对他说:“你总算醒过来了,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是太危险了,万一……”
⑨他笑笑,看看床边自己那安然无恙的小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1)第一自然段中,力学专家举的玻璃棋高空落体和乌鸦与飞机相撞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
A.在力学中,物体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爱。
B.在力学中,飞行的距离越大,速度越快,力量就越大。
C.在力学中,高空坠物不能去接,否则是会骨折的。
(2)力学专家认为“把高空里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是幻想,是为了说明高空掉落的东西(______)
A.距离大,看不准。
B.质量重,拿不牢。
C.距离大,速度快,力量大。
D.质量轻,速度慢,力量小。
【2】请用“//”给文章分成2段。
【3】文章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你品味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1)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跳下来了,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他的很多学生紧紧抱住他的胳膊。
品味句子:这句话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捂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人们____________的心理,“抱住”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2)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
品味句子: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4】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题目是“爱的力学”,可在文末,力学专家却说“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欣赏。
老军人
初春的一天,我在火车站前等公交车时,几乎是被人拥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我的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领章帽徽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车到了广场站,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直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我是个年轻人,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第一个开口了:“请到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妇女坐到他的座位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的难受得多,于是我就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我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裁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竟一点儿知觉也没有。∥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的响声。啊,原来那是假肢!我不由得站定了脚步,望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老军人外貌的句子。
【2】当售票员喊“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时,“我”为什么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当作 来写,表现出老军人的 。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站定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当时就在车厢里目睹了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刘三姐聪明伶俐、美丽动人。刘三姐有一幅美妙的歌喉。
21、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由简单的生命进步来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妮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选取你喜欢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可以是我们学过的,也可以是你课下读到的。你觉得书中有哪一个地方触动你了,请把它写下来。
要求:①题目:读《 》有感或《 》读后感。
②以“感”为主,概括文章为辅。
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