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怒江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出耘田夜绩麻(在田间除草)

    B.临行密密缝(即将出远门)

    C.彩丝穿取当银(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D.草满池塘水满(池水)

  • 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zhàn)   窈tiǎo)   闲jiǒng

    B.zhōng)   持(jīng)   成(zhù

    C.旎()   恋(juàn目蹲身(mín

    D.zhēng笑(huá)   牛

  • 3、选字填空

          涯  洲   州

    悬( ) 亚( )

    天( ) 广( )

    山( ) 三角( )

    一望无( )     五( )四海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儿童是古诗世界里的精灵,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这样刻画爱劳动的儿童: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________________

    (2)《杨氏之子》讲述了________国一户杨姓人家中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________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曰:“________。 ”勾勒出一个聪慧男孩的形象。

    (3)《从军行》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最能抒发将士们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也是一首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

    (4)《自相矛盾》一文吿诉我们“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

    (5)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________》这部名著的有关回目改写的,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你还读过这部名著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

  • 5、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别称,完成练习。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完成下面的“年龄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二十岁的哥哥说:“转眼我已到了不惑之年,是该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了。”

    B.芳芳刚满十四,正值豆蔻年华,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朝气。

    C.老爷爷天天坚持锻炼,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鹤发童颜。

    D.歌德三十岁了,而立之年的他,更加发奋读书,创作了不少作品。

  • 6、填空并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

    1、君从故乡来,  

    2、举头望明月,  

    3、少小离家老大回,  

    4、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自己搜集的有:    

     

  • 7、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敬 ____________

  •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13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多于10个字)

    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比作______________,把比作________________。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我问: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放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大把的阳光藏在里头。我很好奇他就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有些感动  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改上成语文、教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个孩子送去一组手工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娇,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进人惊叹,作品上报后,顺利夺得全省唯一的特等奖,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为此召开表彰大会,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犹豫了半天,他才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众所周知: ________

    局促不安: ________

    2读选文第④自然,按要求答题。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是指哪样的笑?用波浪线划出来,从男孩的笑容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

    我轻轻叹一口气,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感动是因为:________;感伤是因为:________

    3读短文,写出对耳聋男孩态度的转变。 

    起初可有可无,后来________,最后________

    4文中第⑥自然段:让他谈获奖体会,犹豫了半天,他才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这句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中你读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小男孩。

    5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 11、拓展阅读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

    ①坐在后门口的一件有趣的工作,就是编小竹笼。外祖父用小刀把竹篾削成细细的,教我编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笼子。笼子里面放圆卵石,编好了扔着玩。有一次,我捉了一只金龟子塞在里面,外祖父一定要我把它放走,他说虫子也不可随便虐待的。他指着墙角边正在排着队伍搬运食物的蚂蚁说:“你看蚂蚁多好,一个家族同心协力地把食物运回洞里,藏起来冬天吃,从来没看见一只蚂蚁只顾自己在外吃饱了不回家的。”他常常故意丢一点糕饼在墙边,坐在那守着蚂蚁搬运,嘴角一直挂着微笑。妈妈说外祖父会长寿,就是因为他看世上什么都是好玩儿的。

    ②要饭的看见他坐在后门口,就伸手向他讨钱。他就掏出枚铜子给他。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他再掏一枚给他。一直到铜子掏完为止,摇摇手说:“今天没有了,明天我换了铜子你们再来。”妈妈说善门难开,叫他不要这么施舍,招来好多要饭的难对付。他像有点不高兴,烟筒敲得咯咯的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女乞丐向外祖父讨了一枚铜子,不到两个钟头,她又背了个孩子再来讨。我告诉外祖父说:“她已经来过了。”他像听也没听见,又给她一枚。我问他:“您为什么不看看清楚,她明明是欺骗。”他说:“孩子,天底下的事就这样,他来骗你,你只要不被他骗就是了。一枚铜子,在她眼里比斗笠还大,多给她一枚,她多高兴?这么多讨饭的,有的人确是好吃懒做,但有的真的是因为贫穷。我有多的,就给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圆的功效就很大了。”

    ③我自幼依他膝下多年,我们祖孙之爱是超乎寻常的。记得最后那一年腊月廿八,乡下演庙戏,天下着大雪,冻得足手都僵硬了。而每年腊月的封门戏,班子总是最蹩脚的,衣服破烂,唱戏的都是又丑又老,连我这个戏迷都不想去看。可是外祖父点起灯笼,穿上钉鞋,对我与长工阿根说:“走,我们看戏去。”到了庙里,戏已经开锣了,正殿里零零落落的还不到三十个人。台上一男一女哑着嗓子不知在唱些什么。武生旧兮兮地长靠背后,旗子都只剩了两根,没精打采地垂下来。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却拼命拍手叫好。不知什么时候,他给台上递去一块银圆,叫他们来个“加官”,一个魁星兴高采烈地出来舞一通,接着一个白面戴纱帽穿红袍的又出来摇摆一阵,向外祖父照了照“洪福齐天”四个大字,外祖父摸着胡子笑开了嘴。 人都快散完了,我只想睡觉。可是我们一直等到散场才回家。路上的雪积得更厚了,老人的长统钉鞋,慢慢地陷进雪里,再慢慢地提出来。我由阿根背着,撑着被雪压得沉甸甸的伞,在摇晃的灯笼光影里慢慢走回家。阿根埋怨说:“这种破戏看它做什么?” “你不懂,破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的下去。所以我特地去捧场的。”外祖父说。 “你还给他一块银圆呢。”我说。 “让他们打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

    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我捧着阿根的颈子说:“外公真好。”“唔,你老人家这样好心,将来不是神仙就是佛。”阿根说。 我看看外祖父快乐的神情,就真像是一位神仙似的。 那是我最后一次跟外祖父看庙戏。以后我外出求学,就没机会陪他一起看庙戏,听他讲故事。

    ④现在,我抬头望着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他像有点不高兴,烟筒敲得咯咯的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外祖父的白胡须”为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到“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请你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毛主席在花山(节选)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①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的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②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③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满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吱扭吱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进来。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毛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毛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④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1】短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两件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①和句子②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句子③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句子④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

    A.坚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

    B.与群众的深厚情谊,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

    C.十分体察民情,留心百姓的生活

    【3】短文主要对毛主席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4】文中描写的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对群众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望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请在文中方格内加上恰当的标点

    2按照要求填空。

    ①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会想到这些描写月亮、月光的词语(写出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会想到这些与月亮、月光相关的诗句(写出1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的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能解决一切因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1第2、3自然段从四个方而写了“我”家的生活困难,请概括出来。

    (1)__________(2)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两次写“梦”的句子,并说出两次做梦分别表达了“我”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七段说,“我有 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联系全文,想一想“我”要对父亲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是“幸福铃声”,是因为父亲听见电话铃声,就知道_________,所以父亲是幸福的;“我”每次打电话,就想起___________,所以“我”也是幸福的。

  • 15、课外阅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宴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特别——  

    严厉——   开导——  

    【2】齐景公没有杀死烛邹的原因是(

    A.他发了善心。

    B.晏子宣布的三条罪状不足以定烛邹的死罪。

    C.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明白了杀烛邹是错误的做法。

    【3】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没有抱成团的智慧,( )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括号内正确读音。

    【2】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________

    【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②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做法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了蚂蚁具有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

    【6】我们刚刚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yùn zhuǎn zì rú ),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tiān fù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需要 ④将要

    明白:①清楚;明确 ②公开的;不含糊的 ③聪明;懂道理 ④知道;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______   轻盈_____   舒展_____   澄澈_____

    4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佚名

    ①近年来,关于稀土的话题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那么稀土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是无数高精尖产业必备的原料,因为储量稀少,提炼和加工难度大,而且没有替代品,所以极其珍贵。是谁掌握了这关键的资源呢?答案是——中国!说到中国的稀土,我们必须感谢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②1920年11月,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母亲陈氏教子甚严,自幼告诫他: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后来,父亲病逝,他经历了家道中落、流落异乡的人生曲折,仍然勤奋好学。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如何辗转,他从未放弃学业。

    ③大学毕业一年后,徐光宪借钱自费到美国学习,刻苦努カ,成绩优异。当时,摆在徐光宪面前的,是一条通往科学高峰的大道,他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1951年,称徐光宪和妻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④1972年,52岁的徐光宪踏入稀土研究领域。这是他回国后,第三次因为国家需要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当时,稀土分离エ艺作为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有巨大的稀土资源,却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从国外购进深加エ的稀土产品。“再难也要上!”徐光宪没有丝毫犹豫,“我们做科研的有一个信念,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是徐光的科研之道。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外国人都没做成的方法,中国人能成功吗?徐光宪对自己有信心。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住实验室、啃干面包,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年之后,徐光宪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⑤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北京召开。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级萃取理论,引起了轰动。同行们几乎都不相信,真的可以解决这项世界难题?徐光宪让人们看到了奇迹:只需要在流水线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有人说,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

    ⑥为了不让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为了避免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2005年和2006年,徐光宪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呼吁保护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很快得到了批复。

    ⑦2015年4月28日,徐光宪逝世,享年95岁。

    【1】给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最合适的是( )。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中国探索

    C.“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

    (2)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

    【5】第②——⑥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讲述了徐光宪的四件事:难求学、_________、稀土研究、___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这件事。

    【6】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就稀土的开发利用,给有关部门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我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选文讲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是________

    【2】从选文画线的句子可以体会到“我”的样子。( )

    A.无所事事

    B.调皮捣蛋

    C.天真可爱

    【3】“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为什么还让“我”乱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字句

    ②改为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请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文从字顺,真情实感,书写规范,有创意的表达,不少于400字。习作中凡涉及到校名与人名,均用×××代替。)

    (1)一天,同学们到森林公园春游。我迷路了,在森林中跟着一只小猴子来到了一所神秘的蘑菇房子……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想象,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2)快乐是用美好的心灵看世间万物,快乐是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快乐是以宽容的心态包容他人……

    快乐需要用心体验、感受。请搜录你脑海中的记忆,写一件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乐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