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闻名的城市 沉沉地入睡
B.新鲜的空气 弯曲的河道
C.神秘的风采 无垠的原野
D.微弱的太阳 漆黑的夜晚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A.拟人
B.夸张
C.反问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大方:A对财物不计较、不小气。 B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C样式,颜色不俗气。
(1)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大方。 ( )
(2)这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显得很大方。 ( )
(3)玲玲经常借玩具给别人玩,大家都说她是个大方的姑娘。 ( )
冒:A、向外透、往上升。 B、不顾。 C、冒充。
(4)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 ( )
(5)傍晚,村里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了炊烟。 ( )
(6)购物时防假冒商品。 ( )
4、查字典,填一填,选一选。
“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首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切断,割断;②量词,段;③阻拦。请给下面加点的“截”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______)
2.大江截流。(______)
3.这根木头被截断了。(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_____) cáo cāo(_____) dū dū(_____) wěi tuō(_____)
zhē yǎn(_____) shān zhài(_____) lèi tái(_____) nà hǎn(_____)
6、积累与运用。
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中,朋友间的离别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恋恋不舍,是李白“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目送;读《稚子弄冰》中的“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小孩子玩冰的快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悲喜交加的心情。
2.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多依此诗,称70岁为“______之年”。“豆蔻年华”指女子__________的年纪,“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叔叔今年三十岁,是__________之年。
3.______、______、______、《三国演义》合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通过读《草船借箭》,我们可以了解到诸葛亮是个______的人,周瑜是个_______的人,曹操是个_______的人。读了《草船借箭》,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人物)的故事,__________(事件)的故事。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按原文填空)这两句话选自课文《_______》。“示”的意思是_______。从对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子_______(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7、看拼音写词语。
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开始了,shuǐ zhài______里的人都来观看比赛。红队队长dù jì______蓝队队长,一心想要取胜。他sī zì______在蓝队的龙舟上做了手脚,结果被蓝队发现,受到了chénɡ fá______。而蓝队在léi ɡǔ______声和nà hǎn______声中获胜。
8、词语对对碰,写出反义词。(4分)
深渊 登上 震惊 精彩
9、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①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
②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就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呀,该怎么办呢?
③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醉酒诗百篇。于是,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一百篇诗来,可谓诗兴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④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绝 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地往下咽。“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把酒灌下去,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⑤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转眼便是一片(膝 漆)黑——我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我躺在床上,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惑,忙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仍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醉酒诗百篇”了。我把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她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肃 严谨)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观察呀。
【1】用“\”删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说说“苦思冥想”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是一个( )。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仁爱无价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 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栋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 高升 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___________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出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
【3】写出近义词。
孤独________ 依旧________
【4】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此时此刻,老人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年为什么能赢得购买权呢?在最后自然段横线上写上合适内容。
【6】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②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眷恋——(____) 永别——(____) 意愿——(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体会到毛主席___________;句子②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休会到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 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用文中的词填空。
( )的太平洋 ( )的步伐 ( )着远方
( )的贡献 ( )的生活 ( )工作条件
【2】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打√”,错的打“×”。
(1)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 ( )
(2)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3)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4)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 )
【3】短文中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表明钱学森______;也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______。
【4】你从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想对钱学森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这段话,答题。
行者道:劳苦倒也不说。那铁扇仙,你道是谁?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铁扇公主。我寻到洞外借扇,她就与我讲起仇隙,把我砍了几剑。是我使棒吓她,她就把扇子扇了我一下,飘飘荡荡,直刮到小须弥山。幸见灵吉菩萨,送了我一粒定风丹,指与归路,复至翠云山。又见罗制女,罗利女又使扇子,摘我不动,她就回洞。是老孙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入洞去。那厮正讨茶吃,是我又钻在茶沫之下,到她肚里,做起手脚。她疼痛难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将扇借与我,我却饶了她,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她。”
【1】这段话出自小说《_________》。行者是小说中的人物_________(填姓名)。
【2】他说的这段话是在讲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是啊,鸴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 低)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蘑 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用“√”画出。
【2】在选文中“ ”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选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在这段话中用横线画出写梅花秉性的句子。
【5】选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5、阅读《汉字赞》选段,回答问题。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1】观察/辨别字体,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甲骨文 E.行书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你能猜出这个用繁体字书写的词语是什么吗?写在括号内。
愛國——(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生活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商场:轻仓处理( ) 全场八拆( ) 饭店:供应早歺( ) 稀饭曼头( )
16、阅读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 )她hé ǎi地笑着,( )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lèi hén,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huī fù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做完了?”“嗯!”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zhào yào着我前进!
【1】看拼音写词语。
hé ǎi lèi hén huī fù zhào yà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读句子,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1)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赞美了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
(2)我回头一看——是老师!( )
【5】文章中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
(1)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
(2)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没有抱成团的智慧,( )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括号内正确读音。
【2】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________
【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②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做法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了蚂蚁具有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
【6】我们刚刚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九五四年, 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 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 那时侯,美国政府与中国人民为敌,采取孤立中国的态度。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到达以后,出于礼节,和周总理握了手,随后拿了一块手帕擦了又擦,才收起来。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丢进身边的废纸篓里。在场的外交官和记者见此情景,都点头称颂周总理。
杜勒斯却当众丢了脸。 杜勒斯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生一计。在一次各国代表团参加的宴会上,他让人做了一个大蛋糕,中间用奶油制成一个“卐”字。这“卐”字是希特勒的反动标志。 杜勒斯想看看周总理如何处理, 为难中国代表团。 周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只见他镇定自如地走到大蛋糕面前,一面举起闪亮的餐具,一面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说完,刀叉一把把落下,把一个“卐”字划得破碎不堪。周围的人啧啧称赞周总理的才能。杜勒斯又一次当众丢了脸。
(1)按要求写一写(4分)
近义词 镇定——( ) 反义词 消灭———( )
称颂——( ) 维护———( )
(2)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2分)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找出并用“-----”画出来(2分)
(4)联系上下文想想周总理是怎样维护国家尊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围的人都称赞周总理,你怎样评价周总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爆”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 )笔。(2分)
(2)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凹凸( ) 缺乏( ) 价值( ) 情深意重( )
(3)用“ ------- ”划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1分)
(6)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志愿军,在分别的时候你想对大嫂说什么呢?(1分)
20、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21、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小艇穿过石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夜晚,池塘里的青蛙叫个不停。(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对鲁肃说:"我来请你一起去取箭。”(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上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下得很大。(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2)花儿开了。(用拟人的方法把句子写生动)
(3)这支蜡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改反问句)
(4)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
(5)难道他会从柴房搬来一窝兔子吗?(改陈述句)
(6)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地满红花红满地, 。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翠翠红红, 风风雨雨,
山外白云, 池边绿树, 雨落溪边。
23、作文训练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读《_______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