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篱门 剑外 楼蓝 雪山
B.王师 蓟北 涕泪 孤城
C.移民 纵酒 清海 黄沙
D.锻练 眷念 拟定 慰问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翻书页 蘸药末 掏耳朵
B.抹鼻涕 拉胡琴 打算盘
C.拧电铃 扳机枪 揿螺丝
3、“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中的“故臣”说的是( )
A.文天祥
B.史可法
C.郑板桥
D.范仲淹
4、填空
《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5、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划____( )____( )壳____( )____( )
好____( )____( )撒____( )____( )
6、看拼音,写词语。
xiā nào nián líng háng xíng cù yōng shēng ch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弘扬(____) 领悟(____) 宽容(____)
反义词:浪费(____) 偏僻(____) 恐惧(____)
8、我认识很多趣味汉字。
(1)请写出四个左形右声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四个上形下声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四个右形左声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四个下形上声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班级开展了有关“古文字”的综合性研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让古文字“活”起来
曹怡晴
①“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②甲骨文是迄(qì)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③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的破译字约占1/3。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④学习研究甲骨文虽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pèi)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形字“斗(門)”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⑤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文章有删减)
材料二:
①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让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和使用者要表达的意思相融合,不仅可爱有趣,还充满内涵。使用甲骨文表情包,“萌得有文化”变成一种新型的潮流趋势。
②不仅“甲骨文表情包”,印章、项链、贺卡……各种文创产品中也都能看到甲骨文的身影。从国宝盲盒,到《经典咏流传》中将古典诗词重新传唱为歌曲,再到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互动解谜游戏“故纸修复师·碎丹青”……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使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带来了附加值。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内容概括)阅读两则材料,说说甲骨文是如何走进大众视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提取)请你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补全研究报告。
(1)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问题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重要吗?它的研究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后续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甲骨文研究的现状和后续发展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甲骨文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后续发展要依靠多方面领域的支持。
|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如浪,乌蒙磅碍(páng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_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主席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说明文阅读(10分)
雷电
①古往今来,人们对雷电都心存敬畏。中国成语中的“五雷轰顶”意思就是做了伤天害理的坏事,会遭天打五雷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雷公和电母这对神仙老是一起出任务,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雷与闪电是密不可分的。
②现代科学研究已知,雷与闪电是在云层放电时同时产生的。但为什么我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不同步呢?这是因为雷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比不上光的速度。
③虽然闪电还挺好看的,但是平时关于雷电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没啥好事,尽是些吓人的负面新闻。2012年7月10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松树沟夏牧场出现雷雨天气,一牧民家的羊群在这次雷雨天气中遭到雷击,经现场确认,这次雷雨天气中共有173只羊被雷电击中死亡,牧民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1000多人,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④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地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雷电就很少,陆地的平均雷电活动密度是海洋的10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灾害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全国平均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电灾害,虽然这个概率不高,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相提并论,但雷电的突发性和致命性常让人畏惧,所以我们不能对雷电大意。
⑤虽然被雷电击中也不一定会死,但是被雷击中后,幸存者往往身受重伤。首先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另外受害者往往还会受到严重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除此之外,有些受害者还会遭到内伤,表面看着没什么事,但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雷声产生声波,闪电是火花放电现象,光的速度快于声波。(______)
(2)不同的地区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不同。(______)
(3)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雷电概率很低,所以我们不用太在意。 (______)
(4)雷电击后,有时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实际上已经严重受伤了。 (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这一句中,能否将“瞬间”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汉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历史最为悠久。汉字总数在五万以上,常用的也有两三千之多,要记住这么多汉字,是需要下功夫的,我们要力争不读错,不写错,尤其是日常用字就更不能读错,写错。
汉字共有六种构成方式,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多义字,还有一些通假字,我们在读认和理解时必须弄清楚,否则会闹出笑话。
汉字字形复杂,古人为了节省写字时间,就创造了行书和草书,但其字形潦草,易被人误认,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书写不可太草,辨识务须仔细。
【1】汉字是______文字,历史最为悠久。汉字总数在_______以上,常用的也有__________。
【2】“六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文中顺序依次作答)
【3】我能判断出下面的汉字是用哪种造字法创造的。
①山 人 网 月 木_______
②本 上 下 刃 末_______
③休 采 艳 掰 泪_______
【4】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有哪些避免写错别字的好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保护益鸟
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组有趣的漫画。画面描述的内容大致如下:
星期天,小明和小军相约到公园去玩。小军的脚刚迈出家门,突然觉得头被一个雨点似的东西砸了一下。小军摸了摸头,哎呀!原来是燕子的粪便。小明在一旁看不下去了,愤愤地说:“小军,我来替你报仇,看我不把这只讨厌的燕子消灭了!”说着他从墙边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正要朝燕子狠狠打去,燕子却“叽”的一声拍着翅膀飞走了。
小明帮小军把头擦干净,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它飞回来,我再好好收拾它!”这时小军的火消了,想了想,突然大声说:“哎,小明,我有办法了。”
小军从家里搬来梯子,搭在靠近燕子窝的屋檐上,又找来一块木板、几颗钉子和一把铁锤。拿着这些东西,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梯子。小明站在下面,静静地看着小军忙活,心里直犯嘀咕:他要干什么呢?莫不是要把燕子窝给钉死吧!
小军爬上梯子,把木板试着放到燕子窝下边,直到恰好能接住燕子拉的屎。然后他取出钉子,“叮叮当当”地敲起来。不一会儿,木板被牢牢地钉在燕子窝下面,他这才放心地退下来。小明还是不解地笑了笑,说:“还要不要我帮你消灭燕子啊?”
小军走过去一本正经地说:“你忘了吗?保护益鸟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们怎能为这一点鸟屎就把它消灭了呢?”
小明听了恍然大悟,赶紧放好了竹竿,自责地说:“嗨,我也真是的,好糊涂呀!”小军接着又说:“你弄死一只燕子,等于放掉了许多害虫,这些害虫又要糟蹋掉多少庄稼呀!”小明更不好意思了,赶紧认真地道歉说:“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鸟了,请你监督我,好吗?”小军谅解地说:“哪里,我们要互相监督,保护益鸟。”小明摸了摸后脑勺,说:“走,咱们到公园去玩吧。”他俩高兴地向公园走去。
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像漫画中的同学一样一起保护小鸟。让小鸟与人类和谐相处吧!
【1】图2中的人物拿着长竹竿想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中的人物又在干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组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2分)
。
(2)“雪中送炭”比喻 。(2分)
文中的 “雪中送炭”是指 。(2分)
(3)用“雪中送炭”造句。(2分)
1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é)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誉—— 博得—— 敬仰—— 仍旧——
(2)居里夫人为老师做了哪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瘫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严监生这样的情形,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来形容。
【2】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大家对他这个举动的用意进行了怎样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请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人物 | 猜测 | 严监生的表现 | 严监生的心理 |
大侄子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二侄子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奶妈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赵氏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可能要说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重新给选段起个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戴表的人
①矿井坍塌了,出口被堵住,除了矿灯微弱的光,四周一片漆黑。
②6名矿工被困在了井下,等待人们营救。他们只有一个人戴着手表,大家要求戴手表的人来掌握时间,每小时通报一次,其他一律不许再问。
③时间被拉长了,1分钟就像一个小时那样难熬。似乎过了一天的时间,这个戴表的人才低声说:“过了一个钟头了。”
④大家默默听着,不再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
⑤又过了很久很久,戴表的人用更低的声音说:“又过了一个钟头了。”
⑥每听到一次报时,大家的心里就增加一分绝望。井下的空气最多能维持三个半小时……6个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了,几乎奄奄一息。四周似乎越来越黑暗,时间似乎越来越缓慢,呼吸似乎越来越艰难。
⑦过了很长很长很长时间,戴表的人用微弱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又嘀咕了一句:“又过了一个钟头了……”接着。他就不发出任何声息了。
⑧矿工们几乎绝望了。生命还有半个小时了。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被堵在矿井里,还是已经到了漆黑 的地狱。
⑨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头上传来挖掘机的声音,而且那声音端来趋清晰,很快一络光线射了进来……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⑩这时,矿难发生已经整整7个小时了。营救人员发现,6名被团矿工,竟然都活着!是这个戴表的人带领他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愁云惨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被困待救——______——______
随着故事的发展,被用矿工的心情也在发生变化:
焦虑——______——______
【3】“时间被拉长了,1分钟就像一个小时那样难熬。”为什么矿工会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戴表人的思维过程,完成表格。
面临的情况 | ______________ |
内心的想法 | ______________ |
采取的措施 | ______________ |
人物的特点 | ______________ |
【5】文中多次写到了四周的“黑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洪涝灾害的成因
① 近年来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② 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光秃秃的无树木的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③ 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人类的不当活动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湖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④ 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概括导致近年来洪灾频繁的人为因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洪涝灾害,你有什么建议,请写出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画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把”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23、续写故事。(选做题)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