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鹤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对句子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说明“我”很听祖父的话,乖巧可爱。

    B.“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说明孔明先生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C.“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体现了武松豪壮中兼有心细的性格特点。

    D.“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体现了病人坚强的性格特点。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涟(yí)     街(guàng)   污(diàn)     (ní)

    B.动(méng)     瓜( wō        (hén)     徘徊(huái)

    C.身(zàng)     (zhuì)     壳(bèng)     国 (yàn)

    D.性(bǐng)     (qǐng)     子(zhì)     (qiáo)

  • 3、对下列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高考期间,我市交警发布了一则消息:广大考生家长、驾驶员,请及时关注考点周边交通实际情况,错峰或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避开考点周边交通拥堵时段,车辆切勿违停,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如遇拥堵请耐心等待,并服从现场交警指挥。

    A.高考期间的交通路线增加。

    B.高考期间要合理规划出行路线,车辆不要违停。

    C.高考期间不要随意出行。

    D.高考期间车流量会大幅提升,造成交通拥堵。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日积月累,默写古诗《乡村四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1.“其人弗能应也”一句出自《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弗能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忌赛马》一文中,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等,便想出了让田忌_________的主意,最终田忌_______赢了齐威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女子___________可以称为豆蔻年华,男子___________可以称为弱冠。我还知道,人三十岁可以称为__________四十岁可以称为___________ ,六十岁可以称为____________

  •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______

    A.补充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声音的延长

    2.世界上重大的发现有_________________等。

    3.结合课文可知,“我”发现了______,“我”遇到的风险是_____。作者将自己的遭遇与“世界上的重大发现”可能面临的遭遇放在一起,是为了__________。所以读这个句子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

  • 7、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照样子试着写一句话。

    ①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__

    ②骆驼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________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 8、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女儿很早就有个心愿,要亲眼看看(yī yi yì)大海。

    爸爸对女儿说:“你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暑假时我带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女儿听说爸爸要带她去看大海,脸上当然流露出激动的神情。

    “不过,我领你去看海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必须得考多少多少个优秀才行。”

    其实女儿学习不错,考好成绩是经常的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只要她考好,爸爸都予(jǐ gěi)一定的物质奖励,买个书包或买件新衣服啦。‖

    这次女儿考得仍然不错。

    爸爸和女儿开始准备行囊去看海。爸爸对女儿说:“你看海可不能白看,带个笔记本记点什么,回来后写看大海的观后感。”没待爸爸说完,女儿就笑了。   

    她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来这套,这是大人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或每次春游、秋游,不都是让我们完成这个那个作业,然后还要写什么观后感或游记吗?不管有没有感觉都得写。”

    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女儿脸上一片无奈。‖

    他们准备好了外出旅游的东西。小到药片大到雨伞,吃的用的样样带齐。深夜,他们走向火车站。爸爸忽然想起来要买包烟,就和女儿一起去了一家小店。爸爸的烟瘾很大。这家小店卖烟时,却强行搭给他们两盒火柴。

    我只买烟爸爸说不要火柴

    “要烟就得要火柴。”

    “我有打火机,不要火柴!”爸爸生气地说

    卖烟的也来了气:“这里的烟和火柴一起卖!”

    爸爸往四周瞅瞅,夜深了,周围的商店都已关门,他别无选择。

    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1】在短文处加上标点符号。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根据文章划分的段落分别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___ 

    第二段:___

    第三段: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的“主动权”各指的是什么。

    ①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___

    ②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___

    【5】文章的最后,“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什么呢?请你模仿爸爸的口气,写一段想法。

    ___

  • 10、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chèn)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1】本文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将祖父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B.每当祖父擦锡器时,“我”就不高兴,是因为祖父没时间陪“我”玩了,反映了“我”对祖父深深的依恋。

    C.文章用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由衷感到“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通过描写孩子们的举动,从中能够体会孩子们的_________________,更能表现出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心里,“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放大你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   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   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哦,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兴奋得他脚步立刻轻松起来。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这实在是人生的遗憾。须知: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金矿,只要肯挖掘,沿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也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许多的成功,都源于找到了自身的优点,并努力地将其放大,放大成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明显优势……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凡——(   )   自卑——(   ) 轻松——(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乎其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十一自然段加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______________

    5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相信你身上也有不少优点,请举三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

    6说说你从文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 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yán )续 yǒu )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读读小明同学的习作,按要求完成任务。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馋猫,爸爸妈妈总是取笑我,我才不管这么多,见到好吃的就恨不得马上行动,谁叫我出生在了有无数美食的天府之国——成都。火锅、夫妻肺片、小吃……都是我的爱,最难忘的还是那次大战“肥牛肉”。

    那是个晴郎的日子,妈妈带我去吃韩国烤肉,一路上我那个心情好得 ,好不容易来到了餐厅,我们选好了座位,等韩国小姐上完菜迫不及待我就地把火打开,准备大吃一顿了!

    油开始在锅里吱吱作响,慢慢绣人的香味散发出来……我的口水啊一个劲儿地狂飙,短时间里,鸡翅、鲜虾、活鱼……都统统地进了我的肚子。最后,我和一块肥牛肉干了起来。原因是我只想吃这块肉上的瘦的部分,不想吃肥的部分。于是我先用第一招——铁齿铜牙。我用我的牙齿咬住瘦肉,筷子夹住肥肉,使劲地往外拉扯,那块肉弹了弹,很快形成原样。于是,我只能使用第二招——铁筷子招。这块肉我把平放在盘子里,一只筷子插住瘦肉,另一只筷子插住瘦肉,使劲拉,这块肉居然还连在一起,像一块橡皮筋。妈妈看到我这样,早已笑得前俯后仰,我才不管这么多呢,我一定要吃到肚子里。可怎么办呢?想了半天,还是只有靠我的牙齿,使出我的决招——死缠烂打。于是,我再次用牙咬住瘦肉,使劲在嘴里嚼,最后手都用上了,终于我吃到了一点点瘦肉,那味道真啊!正当我吮吸着手指,尝试那美味时,妈妈用手机在一次记下了我的小馋样。

    1请给这篇习作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2修改这篇习作中的错别字或病句。(至少3处)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意思,将文中画横线的内容(心情、动作、神态)补充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第五单元习作主题“形形色色的人”,请你给这篇习作写写评语。

    优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登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拉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颠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撇,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谅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1】解释词语。

    莫要胡说:_________________

    断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A.奇緣女儿国

    B.三打白骨精

    C.大战黄袍怪

    【3】短文中,“行者”是指( )。还写了妖精、( )( )这几个人物形象。

    【4】画“____”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三)阅读(14分)

    忆儿时(节选)

    丰子恺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时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弱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我”为什么喜欢蚕落地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祖母是怎样的人并找出相关语句。(请至少写出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进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______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1)下面不是汉字的特点是__________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下面不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__________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4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花脸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亲友塞到手心里的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渗胶的彩粉画上唱戏的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儿,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型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而粗,却有大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儿,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我从挂满在一条横竿上的几十种花花绿绿的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要是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孩儿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说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条红缨子。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当他告诉我这把青龙偃月刀重80斤时,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

    我越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

                                         (本文作者冯骥才,有改动)

    1(整体感知)文章既写了“我”和花脸的故事,又写了“我”的心情,你能认真阅读全文,补充下面的表格吗?

    “我”和花脸的故事

    ____

    得到花脸

    ____

    “我”的心情

    ____

    高兴

    ____

     

     

    2(体会感情)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根据理解填一填,选一选。

    (1)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从加点的部分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_

    (2)除上面的句子以外,短文中还有很多的语句表达出“我”对花脸的喜爱之情,下面不能比较鲜明地表达“我”对花脸喜爱的句子是_____

    A.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

    B.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

    C.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D.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

    3(分析内容)联系全文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那个花脸?

    因为这个花脸好大,好特别,有股___________;因为戴上这个花脸,一路上_______

    4(评价人物)结合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说说文中的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如,卖花脸的小贩:精明热情。

    “我”:_________________

    舅舅: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状状同学读了这篇短文之后,想自己动手,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孙悟空的“花脸”面具,请参考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完成下面的“花脸面具制作指南”。

    材料准备:硬纸板、剪刀、______________等。

    制作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人脸的形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方法:用橡皮筋将制作好的“花脸”面具套在头上,两眼从两个圆孔中露出来即可。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幽 默 感

    ①那个夏天,我跟一只名叫“金”的大猩猩呆在一起,每当我抓住它的脚趾轻轻一捏,它就会抖着肩膀,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大笑。除了人类,其他动物有幽默感吗?从某种意义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却是否定的。过去十年里,比较领域里的一些重大发现显示,大鼠也会笑,贾克·潘克塞普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他研究的课题是啮齿类动物“在玩闹行为中是否产生愉悦的社交体验,其原始形式的笑是否为一种重要的、增进社交的情感交流成分”。 首先发现的是大鼠真正的笑声和人类差别很大:从一个吸气声开始,每隔相同时间爆发出一系列5千赫兹的超声波“吱吱”声;而人发笑是呼出气体,从一个“h”音开始,紧接一个元音“ā”,且喉咙能产生强烈共振。

    ②潘克塞普和助手系统地开展了多项实验,结果发现,在功能性和表达方式上,大鼠都和人类儿童的笑声有显著共性。大鼠似乎很怕痒,越怕痒的大鼠,通常也是群体里最爱玩的;挠痒能增进与大鼠的联系:被挠过的大鼠会主动寻找曾给它挠痒的手。如果面临恶劣的环境条件,大鼠的笑会明显减少。如果有两只“性格”不同的成年鼠,那么幼鼠呆在喜欢吱吱发笑的成年鼠身边的时间会更长。这些显然不能只归结于愉悦的生理体验了。但潘克塞普对实验结果的解读,遭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质疑,但他坚信:“我们有证据和理由提出这一谨慎假设:幼鼠打闹时发出的吱吱声和人类婴儿的笑声,在进化上有某种联系。”

    ③不但某些动物会笑,而且笑也是它们的天性。不过,潘克塞普也承认,它的发现并不表示大鼠也有“幽默感”。大鼠发出的吱吱笑声就如同婴儿被母亲抚摸身体时的咿呀声或被挑逗时的咯咯笑声,不能与人的“幽默感”同日而语;尤其成人的幽默感,作为高级的社交体验和增进社交的情感手段,似乎是人类独有的特质,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其他动物是否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待研究,但他认为证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如果说猫是鼠一生的痛,那么当猫发生意外时,比如当猫掉入陷阱,或被揪着尾巴扔出去时,大鼠会不会心花怒放,会不会‘吱吱’地笑出来呢?”有人真做了这样的实验,大鼠目睹后却无动于衷。

    乳动物发笑之所以会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物种的脑区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的不同。神经心理学家马丁·梅尔曾的实验表明,大脑成像的结果显示,让人类受试者观看滑稽动画片或听讲笑话时,不仅在进化上古老的脑区如杏仁核和伏隔核会更加活跃,进化上较晚出现的高级区域也会活跃起来,其中包括前额叶皮层的广泛区域。而当给大鼠受试者挠痒时,其并不发达的大脑皮质却处于静止或微动状态。所以尽管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也会笑,但人类的笑似乎还需要其他物种不具备的、更加特殊的认知神经网络的参与。

    ⑤可以肯定,有许多灵长类乳动物已经在表达不同情绪的笑和笑以外的其他情绪,只是人类还没有发现和“听”懂而已。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和跨物种社交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将来也许会出现猫追捕大鼠撞树身亡而大鼠狂笑不已的情景。因此,目前我们对动物各种情绪表现的研究就像井底之蛙之于天,盲人摸象后之于大象的认识,甚或就如猴子捞月。但我相信,在动物“吱吱”发笑的背后,应该隐藏着奇妙的神经运行机制和动物间进化的相关联系。许多科学家对此课题的研究乐此不疲。当我们更多地听懂了人以外的更多生物的“笑声”,就会结交更多的“异类”朋友,人类就会创造新的地球文明。

    1对“除了人类,其他动物有幽默感吗?从某种意义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却是否定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肯定”是因为其他动物也会笑,说“否定”是因为它们只会单一的笑

    B.是“肯定”是因为其他动物也有成人的幽默感,说“否定”是因为动物没有特殊的认知神经网络的参与。

    C.说“肯定”,是指发笑包含愉悦的生理体验和低级的社交体验。说“否定”,是指并非高级社交体验,没有一定水平认知能力的参与

    2结合文章内容,判断对错。

    (1)挠痒能增进与大鼠的联系是因为被挠过的大鼠会主动寻找曾给它挠痒的手。_____

    (2)幼鼠呆在喜欢吱吱发笑的成年鼠身边的时间会更长,这些归结于愉悦的生理体验。_____

    (3)“幽默感”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其他所有的动物肯定都没有幽默感。_____

    (4)对动物各种情绪表现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创造新的地球文明。_____

    3简要概括某些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发笑在生理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1)小敏做好了今天的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

    (2)乌云遮住了太阳。

    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

  • 21、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看下面这幅漫画,你有如何的感想呢,请以“减负”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