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广告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永远不会向你请假的得力助手。(某品牌电脑)
B.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中国农业银行)
C.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
D.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纳爱斯牙膏)
2、下列字音、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 )
A.咀嚼(jiáo) 破绽(zhàn) 矗立(chù) 随心所欲
B.审视(shēn) 蝴蝶(hú) 保拇(mǔ) 肃然起敬
C.困窘(jiǒng) 慰问(wèi) 签字(qiān) 一声不吭
D.水赛(zāi) 薄弱(bó) 家禽(qín) 半夜三更
3、对号入座。
4、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5、形近字组词。
陷__________ 诈__________ 跨__________ 楷__________ 谓__________
馅__________ 蚱__________ 胯__________ 揩__________ 渭__________
6、根据语境填写歇后语。
(1)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我“______”。
(2)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小明这叫“______”。
(3)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______”了。
(4)奶奶的医术可真是“______”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5)今天早晨天气还阴沉沉的,到了11点就放晴了,这可真是“______”。
7、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 (__________)
2.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__________)
3.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__________)
4.走路不稳的样子。 (__________)
8、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两个造句。
( )天立地 玲珑( )透 齐头( )进
翻天( )地 排山( )海 四( )八方
五( )六色 兴国安( ) 盛气( )人
波( )壮阔 连( )不断 水平如( )
9、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龄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是盐煮黑豆。当时,李讷只有7岁.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允许别人对他格外照顾。在毛泽东(严明 严厉 严肃)要求下,小李讷总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 艰难 艰巨)生活的考验。
20世60年代.李讷正在北京大学念书,好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一次,回家时,好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汽车。正因为如经,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的来临,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他(严格 严厉 严肃)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理地人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记他自己骑车子回来。”
【1】在文中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2】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从可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___________的品质。
【3】读了短文之后,我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20分)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有助于消化,预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尝 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 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玩 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雕 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画去文中( )里不合适的字。(2分)
(2)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 、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 。(4分)
(3)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歌颂竹子的 ,同时也是为了歌颂 (4分)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3分)
(5)“岁寒三友”指的是( )、( )、( )。(3分)
(6)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改为陈述句。(2分)
(7)为什么说翠竹是“绿色的宝矿”在文中用“——”画出来。(2分)
11、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hú dù( ),仍然是那样熟悉。我久久地望着,啊,没变,没变!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啊,kuò bié( )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走进大门,沿着石砌的甬道,穿过秋菊傲放、松柏常青的花园,踏着宽宽的石阶,我来到了宽阔的操场。
操场地面用六角形的石板铺成。老槐树、老榆树、松柏、海棠,紧紧地护卫着它,给它一分翠绿,给它一分清新。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淡黄色的墙,红的瓦,绿的檐,长长的走廊,颇有古典风味。我漫步在操场上,xīn shǎng( )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lǎng lǎng shū shēng( ),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铃……”多么熟悉的铃声啊!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有的爬绳,有的拍球,有的滑滑梯,玩得兴高采烈,个个脸蛋红扑扑的。
看,操场中间在举行长绳比赛,十几个精神抖擞的小男孩正在作准备,身上的运动服特别显眼。长绳刚一摆动,中间的一个男孩的腿就绊住了绳,周围的小学生善意地哄笑起来。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又重新跳起来。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当年,为了集体的róng yù( ),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记得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我们全班同学拼命为那十个运动员加油,老师也在一旁助威。有几次红绸差点过了线,急得我们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恨不得跑上去帮着拉一把。最后,我们终于胜利了,捧着那金光闪闪的奖状,大家高兴得蹦啊,跳哇,虽然嗓子喊哑了,心里却甜蜜蜜的。
眼前的情景和我们当年是多么的相似啊!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陌生——( ) 忧伤——( ) 垂头丧气——( )
狭窄——( ) 现代——( ) 萎靡不振——( )
3.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该句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拟人句。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再次回到母校,走进校门,“我”不禁深情地说了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教学大楼、花草树木,听着读书声,“我”回忆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听着“铃……”的铃声,“我”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跳长绳比赛,“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积累与运用
《白杨》片段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反义词。
坚强——___ 粗壮——___ 动摇——___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4】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也借白杨表白着自己的心”说明爸爸在借 _________ 勉励自己 ______,这种写法叫 ________。
【6】用“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张大力
冯骥才
①张大力,原名张金璧,津门一员赳(jiū)赵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③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④可是,打石锁撂(liào)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qiào)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⑤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⑥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⑦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⑧谁料聚合成的老师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⑨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⑩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⑪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⑫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填空。
(1)“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写出了张大力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力______________。
(3)“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这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的张大力。
【2】张大力力大无比,文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请你各摘抄一处。
正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4】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5】“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聚合成的老板把石锁牢牢地固定在门口。
B.仅仅说明聚合成门口这把石锁坚实耐用,与人物描写无关。
C.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聚合成门口这把石锁之重,侧面体现了张大力力大没边。
【6】请你概括文中的张大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着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的某一特点。(要求: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著阅读。
西游记(节选)
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kū),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那大力鬼王与众启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duàn)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煅炼……不觉七七四十九日。
【1】选文中提到孙悟空被惩治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神采用了______、______等方法,都不能伤损孙悟空,只得把他送入八卦炉中,一共炼了四十九天。
【3】孙悟空不能被伤损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
B.因为他是石猴不怕火。
C.运用三昧火,将五壶丹煅成一块,形成了金刚之躯。
15、阅读检阅台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人,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将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添上了几个字,使人们对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__,既帮助了老人,又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艰难跋涉,来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个白骨精。她残暴、狡猾, 善用伎俩,阴谋吃到唐僧肉以保长生不老。
为让计谋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孙悟空识破; 后又变成一个老妪,又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两次将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
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父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打死。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
唐僧果然中计,贬走孙悟空。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随后,唐僧、沙僧被妖怪所擒。八戒侥幸逃出,他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
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路途。(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伎俩: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原文填空,完成后面的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照着她(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用“ ”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 ”画出由事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3)请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子写下来:( )。在这个比喻句中把( )比作( )。
18、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
【2】在“”中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船长(或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挑战课外阅读。
修车师傅
①我家门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总要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残草。
②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站着一个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的人,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傳。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不能明白他的意思,心里还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③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拿回来。我突然想起修车师傅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在一家一户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踩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旁边放着的正是我家的自行车。他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爸爸紧握修车师傅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了!您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傳好像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纸和笔,在手心里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我怕你晚上要用车。
④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接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地等待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用“ ”画出一处对修车师傅的外貌描写。
【2】第②段“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③段画“﹏﹏”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_________描写,说明修车师傅在寒风中感到很_______ ,但是他依然为了________________而没有离开。
【4】文中多次描写凛冽的寒风,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渲染爸爸着急用车的心情。
B.衬托修车师傅的形象。
C.象征街坊四邻冷漠的心。
D.只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20、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句
(1)大象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
(2)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
22、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童年是一支笔,一支色彩丰富的笔;童年是一首歌,一首焕发向上的歌;童年是一股泉,一股清激透亮的泉;童年,更是一朵花,一朵多姿多彩的花……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请以“ 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可以是自已的童年,也可以是大人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