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本溪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对课文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跳水》一文中多次描写水手们,是为了更好推动情节的发展,也突出船长的临危不乱、果断机智。

    B.《猴王出世》一文运用倒叙手法,先写石猴拜王,再写石猴出世。

    C.《手指》一文作者是季羡林,介绍了五根手指及其不同的作用,告诉我们团结才会产生力量。

    D.《威尼斯小艇》一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课文介绍了小艇的特点,景与人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放(shì) 恋(juàn) 馅(lù)

    B.目(mín) 血(bò) 喧(huá)

    C.清(chè) 弓(nǔ) 远(tiào)

    D.轻(miè) 恐(xià) 度(tiáo)

  • 3、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一组是(  

    A. 蜜蜂  蚂蚱  蝴蝶 B. 轻盈  奇妙 新鲜

    C. 大公无私  拾金不昧  气势汹汹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公元前( ),秦王( ),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 )

  • 5、先解释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_____________   坚:_____________

    莫:_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辨字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7、默写《游园不值》。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一)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二)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1】上面两个故事片段均选自古典名著( ),作者( )。请你再写出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

    【2】选段二中,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诸葛亮都做了什么?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颁布军令,不能随意进出,大声说话。

    B.让将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C.把旌旗都藏起来,把四扇大门都关上。

    D.鹤氅纶巾坐在城墙上,焚香弹琴。

    【3】仔细阅读两个语段,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有(          

    A.语段二中,诸葛亮面临的危急的形势有:敌我力量悬殊;敌军来势汹汹,而“我”方没有任何准备;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司马懿乃名将,大胆激进。

    B.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句中的“一定”“只”“就”写出了诸葛亮对取到十万之箭的自信。

    C.语段二写到了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两千五百军,这样的交代对情节和人物描写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删掉。

    D.语段二中“旌旗尽隐”“妄行出入及高言大主事,斩”“大开四门”,并且“扮百姓洒扫街道”,其实可以看出诸葛亮还是有点担心怕事、畏首畏尾。

    【4】下面是诸葛亮的三次“笑”,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联系上下文,来研读笑背后的心理。

    (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2)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我选择第( )句,这是一种_________的笑,这时诸葛亮心中想: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上面两个语段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材料一   

    “杨家岭革命旧址”景点信息

    景点开放时间:冬令时08:0017:30(最晚入园17:00)

    夏令时08:00 18:00(最晚入园17:30)

    入园须知:持有效身份证件入园,不限人群。

    景点介绍: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分路南路北两部分,路北是中央机关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路南是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是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材料二

    ①伫立在宝塔山下,那如火如荼的延安岁月突现眼前:枣园土窑洞里那彻夜不灭的灯光, 杨家岭山坡上吱扭扭飞转的纺车,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延河边洗衣唱歌的八路军女战士……艰苦、浪漫、温馨的画面在我的心中定格。

    ②走进杨家岭,瞻仰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小院子清洁朴素,在糊着白纸窗花、门窗斑 驳的土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桌、木椅、木沙发、木床,木桌上还摆放着一盏小小的油灯。

    ③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和战士们一样垦荒种地,和 大家一样每天三钱盐、五钱油,吃小米,穿粗衣。夜晚,毛主席在那盏煤油灯下伏案疾书,写下卷卷雄文。

    ④沐浴着融融的晨风,凝视着毛主席劳动过的,曾结出过西红柿、辣椒、南瓜的那块菜园。 那块土地黑油油的,看上去是那么肥沃,抓一把,很松软。在这片土地上曾洒下了毛主席的汗水,留下了伟人的足迹,结出过丰硕的果实。

    【1】丁丁一家想去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请你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1)丁丁的爷爷今年68岁了,他可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 )

    (2)丁丁一家7月23日到达该地,他们最晚入园时间为17:00。( )

    (3)丁丁一家可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

    【2】读材料二的第①②段,第_____ 段是作者真实看到的情景,第 ______ 段则是作者想象的画 面。第②段是 ________ (静态 动态)描写,表现了毛泽东主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第④段中“丰硕的果实”含义深刻,不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来了。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有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士兵有一半去运送粮草了,只剩一半在城中,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全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派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鹤毛大氅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弹琴。

    【1】当司马懿率军直奔西城的时候,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面对司马懿率军攻来的情况,下列不属于诸葛亮所做的准备的是(             

    A.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B.藏起旗子

    C.老兵扮百姓打扫街道

    D.自己登城焚香弹琴

    【3】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名称是“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宴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特别——  

    严厉——   开导——  

    【2】齐景公没有杀死烛邹的原因是(

    A.他发了善心。

    B.晏子宣布的三条罪状不足以定烛邹的死罪。

    C.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明白了杀烛邹是错误的做法。

    【3】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 )钢琴考级,( )只能按捺住考上重点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伴着清róu lóu)的风,飘入我的耳朵。哦,听清楚了,是笛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我陶醉了,沉静了……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 )我一放下琴,笛声( )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有一天,当我照lì liè)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在吹着笛子。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sì shì)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xīnɡ xìnɡ)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呆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1】按要求填空:

    “忘却”:“却”音序查______,字义选______

    A. 退;B.退还,不受;C.表示转折语气;D.去,掉。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素未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既然……就……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5】仔细读文,回答:

    (1)有一天,我看到那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吹笛子,使我惊异的是

    ,使我震惊的是

    (2)在我眼中,那位建筑工人是我的       ,我和他交流的方式是     ,这种交流给我的感觉是        

    (3)短文以《珍藏》为题,你认为作者珍藏的是什么?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节选自__的小说《__》。

    2解释下列词语。

    (1)拖男挈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拱伏无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_______(特性);看出他做事________

  • 15、精彩片段。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愤 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留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①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破  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②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敬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从短文第一句话可以体会到他此时的复杂心理,主席正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①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____;句②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

  • 16、阅读。

    鲨鱼

    ①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从海上吹来凉爽的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炉火般的热空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放下

    帆布兜,把它拴好,便在帆布兜里游泳。

    ③军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进水里的,他们觉得帆布兜

    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Ⅱ

    ④两个孩子像两只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争着向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游去。

    ⑤ 一个小孩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 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儿呀!”

    ⑥突然甲板上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老炮手扯着嗓子喊叫。 但是孩子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老炮手吓得脸色发白, 一动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拼命朝孩子们那边飞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们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水兵们离孩子们还远着呢。

    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有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发出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Ⅱ

    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转动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

    大炮轰的一响,我们就看见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了,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放开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去。Ⅱ

    【1】阅读短文,根据“Ⅱ”的提示,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第⑧⑨段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老炮手的 ________________ 描写,表现了老炮 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

    (2)第段说“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第①段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

    (2)第段“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是因为他被大炮声吓到了。( )

    (3)“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说 明孩子们已经脱离了险境。( )

    【4】当两个孩子发现鲨鱼时,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段中,“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在那危急时刻老炮手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数鳄鱼

    有一天,一只鹿睡着了。河水突然泛滥起来。鹿醒来之后,发现四周全被淹没了,自己被困在一个很小的孤岛上。

    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

    “你休想骗我!”老鳄鱼哪里肯信,仍一步步逼近岸边,“我要吃掉你!”

    “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

    “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回头把自己的弟兄、儿子、孙子和曾孙们全都招呼来了。

    “噢,”鹿笑了起来,“这里的鳄鱼果真不少!不过,真的有一千条吗?我得亲自数一数,等确定有一千条以后,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掉我了。”

    “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儿!我们都饿坏了!”

    “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

    鳄鱼们照办了。它们一条接一条地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从小岛一直延伸到河对岸。

    “一、二、三、四……”鹿一边沿着鳄鱼的脊背跳跃,一边数着。当最后跳到河对岸时,它回头对鳄鱼们说:“我原本以为河里只有一条愚蠢的鳄鱼,现在看来,愚蠢的鳄鱼整整有一千条呢!”

    说完,鹿高高兴兴地跳跃着跑进了树林。

    【1】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

    心安理得:____________

    【2】读读短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简要概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1)鹿说自己有毒—→( )—→( )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3】鹿脱险的办法好在哪儿?从中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____________

  • 18、阅读与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的  地  得)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固  雇)好的小艇。簇(cù  zú)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pǒ  bó)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画“√”。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威尼斯静态美的句子,画上“______

    3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威尼斯动态美的句子,画上“﹏﹏”。

    4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______a.先分后总   b.先总后分   c.总分总)。

    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与本段中心意思无关,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写下你的看法,并写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范仲淹的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高塔上,浮云遮住了我的视线。

    改为“被”字句:  

    (2)这场交易实际上是两个老农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

    缩句:  

    (3)看不清山的样子,是因为人在山中。

    改为反问句:  

  • 21、句子加工厂。

    (1)飞机在山势险峻、丛林密布的山区绕圈儿飞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结束了,我紧张的心渐渐平稳下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救援卫星怎能管得了这么具体、这么细的事情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感动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