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耸立的建筑 宽松的原野
B.沉沉地入睡 平稳地穿过
C.金色的沙漠 雄厚的画卷
D.豪放的感受 新鲜的空气
2、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来是( )的弟子。
A.太上老君
B.孙悟空
C.观音菩萨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从事
B.其人弗能应也:不
C.却看妻子愁何在:男子的正式配偶
D.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本单元的三首古诗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都是______的生活。
2.《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__________。
3.《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描写“我”在祖父园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都很有趣。
4.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5.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
5、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
2.别看他貌不惊人,却是一个了不起的神童,早就是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3.或日:“_____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4.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_________。
6.观今宜鉴古,_____________。
7.人有耻,_____________。
8.《水浒传》《红楼梦》________ ________是我国四大名著。《火烧赤壁》选自_______,讲的是的________________故事。
6、看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ó zào yì cōng huì sāo yǎng huì wù yà shā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jiě niǔ kòu xiàng mào cāng huáng miǎo xiǎo fù yōng píng zhà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7、读拼音,写字词。
舞台上,一位xiàng mào(________)清秀,艺术zào yì(________)颇高的姑娘正在演奏。她用mǔ zhǐ(________)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像一条niǔ(______)带将她和观众的心连在一起。琴声kòu(______)人心弦,人们xiǎng shòu(________)着,陶醉着,仿佛春风拂过心扉,让人忘却了往日的yōng lù(________)和烦恼。
8、读拼音,写词语
mù juān | jū shù | jì diàn | ɡōu lè |
____ | ____ | ____ | _____ |
fànɡ sì | pī lì | yǔn nuò | è hào |
_____ | ____ | _____ | ____ |
9、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相应的字词练习。
走过任何一条衔①,台②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族③、姹(chà)紧④嫣(yān)红。许多窗子链⑤接在一起,绘⑥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迎⑦接不瑕⑧。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中有8个错别字,在文中已经标记出来。请你按顺序依次修改在下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表示花开旺盛、光彩照人。
【3】“颇”在字典中的义项:①偏,不正。②很,相当地。③姓。文中“颇耐人寻味”中“颇”应选_____第个义项。
【4】“耐人寻味”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的境界。
【5】文中的_________是一处典故引用,语出《世说新语》
10、阅读。
家乡的小河
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她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的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1)凝固: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______)
(2)轻掩: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______)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部分;用“ ”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部分。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作者把夕阳西下时的小河比作醉汉?“站定”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处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综合性学习,认真阅读,完成后面答题。
电影院购票须知
①观众在购买优惠票类时请出示相关证件以作凭证。
②请观众确认好电影的场次,电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换。
③请您当面点清找零和票面金额,离开柜台概不负责。
④普通观众在非活动时间需按正价购买影票,购买影票张数不限.每张票仅限一人使用。
⑤130cm以下的儿童免费,每位家长限带一位免票儿童(3D影片、特殊厅除外)。
⑥会员持储值卡购买影票享有普通厅5折、特别厅6折优惠,每张会员储值卡在普通厅限购8张电影票,特别厅限购5张电影票。
【1】根据购票须知:每位家长限带一位免票儿童,儿童必须在130cm以下,可以在( )使用。
A.特别厅
B.普通厅
C.观看3D影片
【2】观众在购买电影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这些事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电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换。
B.购买优惠票时,必须出示相关证件以作凭证。
C.无论何时,每张电影票仅限一人使用。
【3】姐姐不是这家电影院的会员.在非活动时间购买电影票,应该( )
A.购买优惠票
B.按正价购买电影票
C.只能购买一张电影票
【4】哥哥是这家电影院的会员,他想用自己的会员储值卡在普通厅购买二张电影票,他可以享受什么优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②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③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第①段中有一句话可以帮我们把握本段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①段的内容梳理信息,填写表格。
阅读书目 |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 好书的标准 |
《西游记》 | ____ | ___ |
《封神榜》 | ____ | |
《水浒传》 | ____ | ____ |
《荡寇志》 | ____ | |
现代文艺作品 | ____ | ____ |
【3】作者在第②段中用俗语简单、明晰地写出了读书时“________”的重要性。
【4】第④段是冰心对少年儿童寄予的期望,包含了三层意思,选一选。
读书好______ 多读书______ 读好书______
A.博览群书 B.择善而读 C.开卷有益
13、课外阅读
女儿很早就有个心愿,要亲眼看一看(yī yi yì)大海。
爸爸对女儿说:“你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暑假时我带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女儿听说爸爸要带她去看大海,脸上当然流露出激动的神情。
“不过,我领你去看海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必须得考多少多少个优秀才行。”
其实女儿学习不错,考好成绩是经常的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只要她考好,爸爸都给予(jǐ gěi)一定的物质奖励,买个书包或买件新衣服啦。‖
这次女儿考得仍然不错。
爸爸和女儿开始准备行囊去看海。爸爸对女儿说:“你看海可不能白看,带个笔记本记点什么,回来后写看大海的观后感。”没待爸爸说完,女儿就笑了。
她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来这套,这是大人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或每次春游、秋游,不都是让我们完成这个那个作业,然后还要写什么观后感或游记吗?不管有没有感觉都得写。”
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女儿脸上一片无奈。‖
他们准备好了外出旅游的东西。小到药片大到雨伞,吃的用的样样带齐。深夜,他们走向火车站。爸爸忽然想起来要买包烟,就和女儿一起去了一家小店。爸爸的烟瘾很大。这家小店卖烟时,却强行搭给他们两盒火柴。
我只买烟爸爸说不要火柴
“要烟就得要火柴。”
“我有打火机,不要火柴!”爸爸生气地说
卖烟的也来了气:“这里的烟和火柴一起卖!”
爸爸往四周瞅瞅,夜深了,周围的商店都已关门,他别无选择。
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1】在短文处加上标点符号。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根据文章划分的段落分别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___
第二段:___
第三段: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的“主动权”各指的是什么。
①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___
②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___
【5】文章的最后,“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什么呢?请你模仿爸爸的口气,写一段想法。
___
14、阅读《晏子使楚》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笑眯眯( ) 嘲笑( ) 神情自若(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12分)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2分)
磨(mó mò) 嚼(jué jiáo) 系(jì xì) 沾(nián 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1分)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1分)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莫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谁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⑪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⑫太阳也不知道。
【1】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 )。
A.明亮 B.随意 C.自由 D.美丽
【2】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⑫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文段中多次运用了“愿意”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____________,课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一句是______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4】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5】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以下两个选段,完成练习。
【选段一】:《摔跤》节选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选段二】:《刷子李》节选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选段(一)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选段(二)选自小说集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在选段(一)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属于外貌描写。( )
(2)“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中的“和”应读作“huò”。( )
(3)曹小三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是因为他十分害怕师傅刷子李。( )
【4】选段(二)中描写曹小三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式改换。(2分)
照样子,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他是一个好学生。
⑴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
⑵难道他真的愿意去?
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百花园
读完上文《空城计》后写一篇读后感。意思表达准确完整,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