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软软的沙发 神秘的风采
B.灵活的动作 神奇的画作
C.慢慢地散开 深厚的晨雾
D.拼命地奔跑 悠闲地看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夜已经深了,老师还在灯下备课。
B.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乐于助人。
C.只有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才能找到童年的快乐。
D.张老师亲切温柔,她不是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大朋友。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鬻盾与矛者(卖)
B.乃呼儿出(就,于是)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4、巧填关联词。
(1)大象( )在公路边上能看到,( )树林也能遇到。
(2)大象身躯( )庞大,( )舞姿优美。
(3)(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5、根据所学课文填空。
(1)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中主要写了小径、_____、______和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蒲公英不说一语》中的结尾是“蒲公英不说一语,眨眨眼,与我亲昵”,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2)蒌蒿满地芦芽短 ,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4)友谊之光像磷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猜字谜。
1.挥手告别。(____)
2.早不说晚不说。(____)
3.有皿能把物存,有口笑出声音,有手把物取走,有鸟象征和平。(____)
7、填空题。
1.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人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通常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2.我们常见的字谜有三种形式,一是________字谜,二是_________字谜,三是__________字谜。
3.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_______,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______。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一部分,“歇”去________,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4.“星”“凤”“蜀”“祭”四个形声字的形符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
5.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6.甲骨文是刻在______或_____上的文字,主要在_____时期使用。字形的____性比较强。由于是刀刻,字的线条比较_______。这些刻痕最早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________的注意,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________”。
7.金文是铸刻在____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_______。______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8.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________不明显。
9.隶书,形成于_________晚期,通行于________。此时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________。
10.楷书,出现在魏晋时期,楷是______、_____的意思。进入_______以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1.“研究报告”通常包括四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词语补充完整。
目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欲试 所向(___________) 靡
星罗棋(__________) (_________) 天大厦 波光(________)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2020年伊始,跟随着新年的脚步悄然而至的还有新型冠状病毒,短短几个月时间,新冠病毒席卷全世界。截至北京时间6月6日16时,新冠肺炎影响21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确诊6746529例,累计死亡395957例。其中中国累计确诊84629例,死亡4645例。
材料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秩序,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出力尽责,齐心协力守卫家园,有很多人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生命。当湖北面临困难时,全国各地3万多名医护工作者驰援疫区;全国向武汉输送58000多吨各类物资,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支援政府抗击病毒。
【1】读完以上两则材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想对参加抗击新冠病毒的人说些什么?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准备制作“武松”系列团扇,请你完成下列题目了解武松不同的性格特征,制作出更具特色的团扇。
片段一: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②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③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片段二:施恩邀武松到里面坐下,仆人已自安下肴馔,将酒来筛。武松道:“不要小盏儿吃。大碗筛来,只斟三碗。”仆人排下大碗,将酒便斟。武松也不谦让,连吃了三碗便起身。仆人慌忙收拾了器皿,奔前去了。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两个便离了这座酒肆,出得店来。 |
【1】根据片段一武松思考后最终上山的过程你想到了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一中第②句属于_________描写,第③句属于_________描写。
【3】联系上下文猜测,片段二中的“肴馔”指_________,“酒肆”指_________。(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4】根据片段一、二,你认为下面不符合武松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
A.爱面子
B.英勇无畏
C.瞻前顾后
D.豪爽直率
11、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良心是肉做的
①唐歪从银行提着一包钱出来后,直接回了家。老婆问,这么快就给民工发完工钱了?唐歪将一沓沓钞票堆在桌面说:“我舍不得,这些钱都归我该多好啊!”老婆说:“不发工钱,他们肯定会找上门来的。”唐歪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说:“我躲起来。”“那我怎么办?”老婆急忙问。唐歪说:“你抵挡一阵。”“他们会打我的。”老婆害怕地说。“不会,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唐歪说。
②头几天,唐歪家风平浪静。到了第五天,门铃就发疯似地响个不停。唐歪用手示意老婆沉着应战,自己一头扎进暗楼去了。
③老婆战战兢兢地将门打开,只见门口站着二十多个民工,手中拿着“白条”,不等她说话,一个为首的民工语气坚定地对挺着个“大肚子”的她说:“我们要找唐老板讨要我们的血汗钱。”她稳了稳神轻轻地说:“他跑了!”“什么,他跑了?”民工们拥进了唐歪的家。屋内的情况让民工们傻了眼,因为屋内已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家具。“这…… 这是怎么回事?”为首的民工小心地问。老婆一摸眼角的泪珠说:“他携款而逃,家已被有关部门查封了,还让我两天内搬出这套房子。”她样子十分可怜。民工们听到这儿,都收敛了愤怒的叫声。
④屋里静得出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忽然,那个为首的民工首先向屋外走去,紧接着其他的民工也一个接一个地朝屋外走去。陡地,那个为首的民工停住脚步,问唐歪的老婆:“大妹子,这城里你还有亲戚吗?唐歪的老婆摇头。那个为首的民工又问:“家都查封了,你一个孕妇能上哪儿?”唐歪的老婆又是连连摇头。
⑤又是一段时间的安静后,为首的民工从口袋里摸出几张小钞,接着又向其他民工要了些,然后将一把钞票往唐歪老婆手中一塞说:“我们就这么多了,拿去住个旅社吧,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肚子里的娃儿!”唐歪老婆的手像触电般地抖个不停,她哽咽地吐出几个字:“大哥,这……这……”那个为首的民工苦笑了一下说:“别啰嗦了,我们还要去找活干,否则老婆孩子就过不好年了!”说完,他领着其他民工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民工们刚走,唐歪就从暗楼里钻了出来,他望着已成为泪人的老婆和他手中的一把零钞,猛地,他扇了自己一耳光,抓起那包钱追出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要求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5段画线句子,结合文章的内容,用一段话描写唐歪老婆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1段最后一句话中,唐歪对老婆说:“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他对全过程作了哪些设计?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用“良心是肉做的”为题目,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献出“熊猫血”的老师
三十六岁的刘芳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的血型是罕见的 RH 阴性A型,因此被一些同事称为“熊猫教师”。刘芳虽然身体瘦弱,但她却三次献出了“熊猫血”。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刘芳正在准备做饭。九岁的儿子突然手中举着张报纸大声说:“妈妈,有个病人和您血型一样,您能帮助他!”刘芳接过报纸,只见上面有一条血液病患者求助的消息。读完报道,刘芳仿佛看见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她点了点头。儿子问她:“妈妈,您是要把血献给那个病人吗?”面对儿子的质疑,刘芳笑着说:“当然要献血呀,这可是助人为乐的事。”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刘芳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报上登的求救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愿意为对方献血。这时儿子说道:“我爸在外地出差,他会同意吗?”听了儿子的话,刘芳马上又给出差的丈夫打了电话讲述了她要去献血的原因:“如果我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救助一个人,我会感到非常快乐的,所以我要尽力帮助他”丈夫在电话里肯定地说:“你曾经两次献血帮助别人,我都没反对过,这次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我支持你!”丈夫的话使刘芳倍感亲切。晚饭时,刘芳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患者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双方约定明天﹣星期天到市血液中心做采血检查。
星期天的早晨,刘芳来到市血液中心。在做采血检查时,因为刘芳身体瘦小血管很细,护士用针头在她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疼得直冒汗的刘芳闭上嘴,咬紧牙。她心想:“为了用我的血来帮助别人,一定要忍住。”想到这,刘芳执意让护士继续取血,最后才达到了取血量。护士连声说:“您是来献血帮助别人的,而我让您挨了这么多次扎,真是太过意不去了。”“没事,我能忍受。只要我的血能帮助别人,再疼也没关系。”陪在一旁的患者的女儿此时早已感动得泪眼模糊。
整个上午,刘芳完成了采血前检查,中午回家等待结果时,儿子对刘芳说:“妈妈,您用自己的鲜血去救助一位父亲,我觉得您很伟大!”听了此话,刘芳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为儿子的理解和成熟而感到欣慰。这时市血液中心打来电 话告诉刘芳,只有她一个捐献者的血检合格。刘芳非常欣喜,连忙又返回血液中心又献了血。第二天下午,患者如期进行了手术治疗。
虽然在星期日中午献了血,但下午刘芳并没有在家里休息。她像往常一样去了父母家,给老人买了营养品,帮助老人做家务。几天后,患者的女儿打来电话执意要拿着贵重的礼品登门道谢,被刘芳谢绝了。
当记者采访时,刘芳说:“当我得知自己的血型是 RH 阴性 A 型时,就做好了帮人的准备,献出一份爱心去帮助别人,我感到非常幸福。”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泪眼模糊____
②热泪盈眶____
A.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
B.含满泪水的眼睛视线模糊不清。
【2】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主要人物的名字叫 ,因为他的血型罕见,因此她被一些同事称为“ ”。
【3】第二自然段写刘芳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后,她做了哪三件事?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4】第三自然段写护士用针头在刘芳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刘芳除了助人为乐,还有哪些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三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7】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喜欢而且心安,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欢喜,快乐。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做事迅速,为患者着想。
【8】以下对短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短文第一自然段为后文作铺垫,后文具体写了刘芳三次献出“熊猫血”的事。
B. 第二自然段中“仿佛看到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是刘芳读完报道后产生的联想。
C. 短文除了写刘芳,还对刘芳的儿子、丈夫、父母以及护士和患者的女儿进行了描写。
D. 短文结尾通过对刘芳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品质。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酸楚。那时候,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庆祝儿童节,每人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第二天,我的手里多了一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有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有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贫困( ) 辛酸( ) 披星戴月( )
【2】联系上下文填空。
文中第2自然段写“妹妹笑了”,原因是_____“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的“故伎重演”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短文第3自然段中的两处心理活动描写。
【5】“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为什么说“我”的童年结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再见了,亲人》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亲人”在文中具体 。(2分)
(2)“亲爱的土地”是指_________________。“土地”前面加“亲爱的”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从这三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
15、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题。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躲避风雪。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进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_______)。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携带(__________) 裸露(_________)
【2】解释下边短语中的字。
①准备就绪 绪:__________ ②气温陡降 陡:___________
【3】快速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整体感知全文,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方括号里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
A. 损害 B. 损失 C. 损耗 D. 损坏
【7】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文章中心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写在下面。(注意中心句通常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1】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沃克医生在手术时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割了多少刀。
B.写出了手术中动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C.从侧面写出了刘伯承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
【2】沃克医生为什么惊呆了,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选文在最后点明病人是刘伯承,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相关练习。
大钳甲虫戏小狗
当牧师继续枯燥无味地往下讲道时,汤姆重新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立刻他想起了他的一个宝贝玩意儿,它一被放出来,就咬汤姆的手指。他很自然地弹了一下手指,那甲虫就滚到过道里,仰面朝天,无奈地弹动着它那几条腿,翻不了身。汤姆把被咬痛的手指放到嘴里,眼巴巴地看着“大钳甲虫”,很想把它抓回来,可是他怎么也够不到。其他的人对牧师的布道也不感兴趣,就拿这只甲虫来解闷,他们也盯着它看。
这时一只游荡的狮子狗懒洋洋地走过来,心情郁闷,在安闲的夏日里显得懒懒散散,它在屋里待腻了,很想出来换换环境。它一眼发现了这只甲虫,垂着的尾巴立即竖起来,晃动着。它审视了一下这个俘虏,围着它转了一圈,远远地闻了闻,又围着它走了一圈,胆子渐渐大了起来,靠近点又闻了闻。它张开嘴,小心翼翼地想把它咬住,可是却没咬住。于是它试了一回,又一回,渐渐地觉得这很开心,便把肚子贴着地,用两只脚把甲虫挡在中间,继续捉弄它。最后它终于厌烦了,下巴一点一点往下低,刚一碰到它的对手就被它咬住了。狮子狗尖叫一声,猛然摇了一下头,于是甲虫被它摔出了有一两码远,摔得仰面朝天。邻座的观看者心里感到一种轻松的愉快,笑了起来,有些人用扇子和手绢遮住了脸,汤姆简直高兴死了。
那只狗看起来傻乎乎的,也许它自己也觉得如此吧,可是它怀恨在心,决计报复。于是,它又走近甲虫,小心翼翼地开始再向它进攻。它围着甲虫转,一有机会就扑上去,前爪离甲虫还不到一英尺远,又靠上去用牙齿去咬它,忙得它头直点,耳朵也上下直扇。可是,过了一会儿,它又厌烦了。它本想拿只苍蝇来开开味,可是仍不能解闷;然后,它鼻子贴着地面,跟着一只蚂蚁走,不久又打了呵欠,叹了口气,把那只甲虫彻底地给忘记了,一屁股坐在甲虫上面。悲剧发生了!
随着狮子狗一声疯狂而痛苦的号叫,它顺着过道狂奔起来。它不停地叫着,不停地跑着,从圣坛前面跑过去,跑到了另一边的过道上。它又从大门那儿跑出去,跑到门边上的最后一段跑道。它越往前跑,越是痛得难受,后来简直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彗星,闪着光亮,以光的速度在它的轨道上运行着。最后这只痛得发疯的狮子狗,越出了跑道,跳到主人的怀里;主人一把抓住它,把它扔到窗户外,痛苦的叫声很快地小下来,最后在远处听不见了。
这时候,教堂里所有的人都因竭力不发出笑声而憋得满脸通红,喘不过气来,布道声戛然而止,一片寂静。接着牧师又开始讲道,犹犹豫豫而且声音走调,再想引起注意,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即便他说的内容很严肃,在后面座位背后忍不住总有一阵子失敬的笑声传来,好像这个可怜的人刚刚说了什么可笑的事情。等人们终于结束了受难,牧师给他们祝福的时候,全场都不免感到一阵轻松。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小说家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牧师的讲道有着怎样的感受?( )
A.生气
B.感激
C.乏味
D.满足
【4】我们能从汤姆所做的事情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列举文中的事实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作者饶有兴味地描述甲虫和狗的举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者用极其细腻的语言描述甲虫戏小狗,让人感到忍俊不禁。
B.在教堂布道这个特定的时刻插入描写甲虫戏小狗,让文章幽默风趣。
C.作者通过教堂里人们的反应,批判了牧师的迂腐和宗教的虚伪。
D.汤姆这种搞怪的举动,让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非常讨厌。
18、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招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曾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文段二:《空城计》(节选)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1】这两个文段都选自古典名著《______》,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文段中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一中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司马懿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4】下列歇后语与选段有关的是( )
A.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5】有人评价诸葛亮“神鬼莫测”,文段中诸葛亮的“神鬼莫测”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这件事回头还要细说。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乡村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从白菜畦里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甚至还懂得一个秘密: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有一次上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目光中甚至流露出几分厌恶。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还不笑塌了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是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1】解释词语的意思。
绞尽脑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文中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 ”。
【3】年轻女老师上课时的表情是怎样的?对“我”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此时的“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我为他人添欢乐”的热潮。(修改病句)
⑵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缩句)
⑶明天下午你不来。 明天下午我们照样去演出。(加上关联词并成一句话)
⑷默写刘禹锡的《浪淘沙》。
, 。
, 。
22、仿写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一定阅读了一些古典名著。请你选择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题目自拟,写清楚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