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潍坊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联系全文,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A.刘伯承作战勇猛,军事能力卓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

    B.刘伯承伤得很重,可是他不但不慌张,甚至还从容镇定。

    C.为了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刘伯承拒绝手术时使用麻醉药。

  • 2、“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话没说完。 D.表示意思的递进。

  •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论………… 之所以……是因为……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1)非洲的花(   )多,(   )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2)望着那个青里透红的苹果,战士们(   )不想吃,(   )不愿吃。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文史知识填空。

    1.劝诫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的历史名人是____________

    2.意大利的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3.___________被誉为“诗仙”,_________被誉为“诗圣”。

    4.汉字的六书是指_________、指事、会意、_________、假借和转注。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及_________

    6.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第一部字典是_________________

    8.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为“______”之年;五十岁,称作“知天命”;到了六十岁,叫作年满“_________ ”;超过七十岁,叫作年逾“_______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韵味无穷。通过学习我积累了不少有关儿童的诗句。“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__》。回忆了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表达了__________

    (3)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部巨著。分别写出每部名著中你最喜欢读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在括号里填上加点字的近义词。

    1.外国朋友痴迷中国文化。我对他们国家的芭蕾舞也很_____

    2.他赌的动作真_______,我们都被她轻盈的舞姿迷住了。

    3.许多发出噪音的汽车停在学校外面,不仅______了交通,还妨碍了同学学习。

  • 7、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的练习。

    __________ 精神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推拉____)(____ 蹦来____)(____

    1.描写外貌的词:_______________

    2.描写神态的词: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____________,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________________。有的排成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一批一批,____________________。先回来的鸟在林内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快找到自己____________,与熟悉的伙伴会和。

    2.小外甥把月亮比作_____________,你想把月亮比作_____________。你想写的一句写月亮的诗是_______________(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灰椋鸟》写出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你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这个场面,你还想到一句写鸟雀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学期,我们游览了_____________的秦兵马俑,_____________的维也纳,______________的金字塔;还认识了______________的海伦.凯勒,_____________的郑和,_____________的司马迁,_____________的彭德怀,_______________的人民子弟兵等。其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四渡赤水出奇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他的军事才能作了高度评价。此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本学期我们学了他写的诗《____________》和词作《____________》。课外,我们还读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我能行。

    智取九龙杯

    一次,一位外宾访问中国后从上海回国,有关单位在某大饭店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 席。宴会上使用的精致的酒杯上雕刻着九条飞龙,姿态各不相同,条条矫(j iǎo) 健抖擞,鱗 光耀目,口含金珠,每次酒一入杯,金珠就闪闪滚动。这位外宾非常好奇,爱不释手。酒过 三巡(xún) ,他倚(yǐ) 酒三分醉,顺手牵羊一把一只九龙杯塞进了公文包。但此举被接待 人员看见了。这酒杯是国宝,一套一共36只,少一只岂(qǐ) 不可惜?

    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上海,有关部门立即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说:九龙杯是 国家的宝贝,一定要追回来,但要有礼貌、不伤感情地追回来。周总理接着问:今天为这 位外宾安排了什么活动?有关同志回答说:宴会后看杂技表演。周总理笑了笑说:这就 好办了。说完,一一做了安排。

    杂技场里灯火通明,外宾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精彩的表演。正在表演的是魔术,只见魔 术师摆出三只九龙杯,右手高举一把手枪,只听的一声,三只九龙杯只剩下两只,另一只不翼而飞了。正在大家纳(nà) 闷的时候,魔术师已走到前排外宾席前,彬(bīn) 彬有礼 地请那位外宾打开公文包,轻而易举地取回了九龙杯。观众席上掌声雷动,那位外宾真是有口难言。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 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   )

    (2) 指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 ( )

    2九龙杯是国宝,非常美观,短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总理笑了笑说:这就好办了。说完,一一做了安排。联系上下文,说说周总理做了什么安排,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清贫(节选)

    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企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外之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第一段两个国民党兵士动作的词语,品读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那两个兵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生前所作,读完文章后,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1这段话写了外祖父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平时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一次却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表现了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写一写一个人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賞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呀!

    1作者写朗润园的美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说说你对故乡的理解。

    故乡是荒漠里的一片绿洲,让独行者感到一丝希望。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借月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揣摩最后一段,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下来,目光凝视着远方“吧嗒、吧嗒”着。

    父亲把希望全倾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  提)着书包,(捏  攥)着课本回来,那满是铍纹的脸上便(爬  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一进屋,就见父亲正(举  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上了中学,两个哥哥接连娶了媳妇,家里的生活就更清苦了。父亲知道我要去城里念书,就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好纽扣,拉顺了衣领……父亲似乎要笑,却又掏出烟锅“吧嗒”了几下说:“穿上吧,娃。爸手头紧,衣服不大好,到城里别让人家笑话。要好好地学习呐!”

    父亲常来学校。一看见他打满补丁的衣服,我的心底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父亲望着儿子,似乎要说许多话,最后仅仅说:“爸又来了。”他解开纽扣,从口袋深处掏出一个粗布缝的钱包,从里面拿出几张纸币递给我,然后便叫我快回教室去。

    望着父亲那远去的背影,泪水又沾湿了我的眼睛。我仿佛看见父亲吆喝着黄牛,吃力地在山冈上犁地;看见父亲汗如雨下地挥舞着镰刀,在割麦子;看见父亲蹲在门前,目光悠悠地凝视着远方……父亲越走越远,高大的背影却一直在我眼前。

    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就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儿地吸着。

    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初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他那黑瘦的身体,我的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耕地了;也许他正挥舞着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勤劳的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词语的意思。

    鉴赏_______________攀登______________

    3用“√”在第三自然段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动词。

    4第四自然段选用了父亲________这一典型事例,运用了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等多种方法,具体地表现出父亲__________的特点。

    5仿照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写写你的同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游记》(选段)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了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眨眨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练练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弥漫,真是个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片段①中“妖精”是_____,片段②中的“嫂嫂”是_____,两个人是_____关系。

    【2】“嫂嫂”要砍行者几剑,且不肯借扇。你知道什么原因吗?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①中的“妖精”的大号是( )

    A.圣婴大王

    B.圣火大王

    C.婴火大王

    D.火云大王

    【4】片段②中的对话描写,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嫂嫂”的孩子在南海菩萨处受伤,所以不肯借扇。

    B.行者借扇的目的是扇息火焰山的大伙,保护唐僧过了火焰山去往西天。

    C.要借芭蕉扇,就要按规矩办事:“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D.“些须之伤”就是受了很重的伤。

    【5】下列是对短文人物特点的概括,你认为最不恰当的( )

    A.片段①中的“妖精”本领高强,会喷火吐烟。

    B.片段①中的“八戒”喜欢开玩笑,很有趣。

    C.片段②中“嫂嫂”办事很讲规矩,不徇私舞弊。

    D.片段①②中的“行者”神通广大,有勇有谋。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_________

    (2)指尽眼力之所及望向远方。_________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A.描写环境,暗示心情愉悦

    B.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思想

    C.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

    D.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3】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荷兰宁静、悠闲牧场风光的有(  )

    A.一条条运河在碧绿色的低地上纵横交错

    B.安静的老牛、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安闲地生活在草原上

    C.傍晚时分,默默无言的挤奶人在安静地挤奶

    D.动物沉睡、低地无声的夜晚还能看到灯塔射出的微光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择。

    第一次____ 第二次____ 第三次____ 第四次____

    A.夜晚安谧静美 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 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 16、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了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这个人物出自我国古代讽刺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小说刻画了严监生________的形象。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故此——______   登时——______

    4选段极力描写严监生伸出两根手指不肯断气,这属于(   )

    A.细节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侧面描写

    5“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到这段文字,可以用成语______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 17、阅读以下两个选段,完成练习。

    【选段一】:《摔跤》节选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选段二】:《刷子李》节选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选段(一)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选段(二)选自小说集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在选段(一)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属于外貌描写。( )

    (2)“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中的“和”应读作“huò”。( )

    (3)曹小三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是因为他十分害怕师傅刷子李。( )

    【4】选段(二)中描写曹小三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1这段话写出了大拇指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课文,想一想这平平常常的手指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语段阅读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遍,居然连-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刷子李干活的规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大王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里的风景这么美,真叫人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 22、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6%)

    例:天空格外晴朗,连一丝白云都没有。

    (1)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2)校园里可干净啦,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他(她)的什么品质或特点让你特别喜欢?请细细回忆,给大家介绍。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任务的特点。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具体,有真实情感,400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