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给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玉磬(qìng) 寒漪(yī)
B.玷(zhàn)污 下雨罗(lou)
C.倭(wěi)瓜 旖旎(ní)
D.万顷(qīng) 凉飕(shōu)飕
2、下列与示例所表示的关系最相似的一对是( )
示例:信纸:信封
A.鸟:小草 B.火车:铁轨 C.墨水:墨水瓶 D.袜子:帽子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句子,顺序正确的是( )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 , , , 。
①喝一碗茶 ②在凳子上坐一会儿 ③再刷下一面墙 ④抽一袋烟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4、照样子写词语。
例:平平安安(A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慢吞吞(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曹小三却以为shīfu___的手艺lòuxiàn___了,认为刷子李的形象hōngrán___倒去,怕刷子李nánkān___,不敢说。
6、看拼音写词语。
阅读就是倾听文字的声音。在倾听中我们看到草原儿女jīn piāo dài wǔ________地飞奔而来,看到chà zǐ yān hóng ________中的wǎn ěr ________一笑,在倾听中我们jù jué________童年的纯真和美好,感受人与人之间深厚的qíng yi ________。
7、同姓兄弟细分辨。
8、填一填,选一选。
《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章选自《______》。在作者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填序号)
A.充满快乐的园子 B.充满生机的园子 C.充满自由的园子 D.荒芜杂乱的园子
9、阅读短文。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被敌人从天津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1】画“ ”的句子中的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句话是对吉鸿昌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此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不能表现出吉鸿昌“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的是( )
A.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B.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C.临刑之时吉鸿昌表示自己不能跪下挨枪,死了也不能倒下,让刽子手给自己搬了把椅子
D.吉鸿昌不让刽子手在背后行刑,让刽子手在自己面前开枪,他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如何打死自己的
【4】读文中画“﹏﹏﹏”的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片段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1】“再不回头”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医家都不下药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的”点明严监生___________了,可还 “伸着两个指头”,他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侄子”“二侄子”上前去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严监生因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表现了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C.说明严监生害怕侄子们瓜分他的财产。
D.表明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严监生。
【6】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对两个侄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给出的答案
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活。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 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 你太贪玩了 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 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 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⑤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⑥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1】给第④段划线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___ 赞赏___
【3】儿子第一次提问,母亲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___;第二次提问,她没有说真话,因为___;后来的提问,她也不像其他父母那样欺骗孩子,因为___。我认为她的教育方法___ , 因为___。
【4】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请用横线划出,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12、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写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成语与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这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儿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根据本文可知,丰田车是哪个国家产的?( )
A. 中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咳不容缓 B. 骑乐无穷 C. 默默无蚊 D. 一鸣惊人
【3】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2分)
A. 有人认为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
B. 有人认为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C. 成语之林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D. 这样不会影响中小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学习与运用。
【4】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___________
①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为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但不论我在家里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都从头脑中消失了。
②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她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姑娘扮演时。
③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她不是( )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④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⑤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腰:“我打算挖掉这些草。”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株蒲公英。“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院子里留蔷薇花。”
⑥“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 ),“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
⑦母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公主,这并没有什么羞耻。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说。
⑧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⑨“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同样重要。”
⑩演出的那天夜里,我很紧张。开演前,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已经开始卷了。看着蒲公英,我的眼角有些湿润。
【1】请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建议、异议、抗议。
【3】“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中饭时间被用来念我的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该语段应该插入到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段之间。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说说下面句子中“如此”的意思。
(1)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
(2)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
【6】母亲带“我”到院子里散步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A.母亲想带“我”散散心,看看风景,忘记烦恼。
B.母亲借蒲公英让“我”自己去发现,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同样重要。
C.母亲带“我”散步,告诉“我”蔷薇花和蒲公英一样美丽。
D.母亲借蔷薇花和蒲公英不同的美,告诫“我”不要抢风头。
【7】下面的句子与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切合的一句是( )
A.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B.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C.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D.人各有所长,能各取所长,皆可用也。
14、阅读。
我爱鄱阳湖
我的家乡在鄱阳湖边,我太爱鄱阳湖了。
鄱阳湖大得很,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如果说万里长江是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金飘带,那鄱阳湖就是镶在金飘带上的一颗最大的绿宝石。登上那高高的山顶,一眼望去,湖水无边无垠,好像和万里蓝天连接在一起。
鄱阳湖更让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时,它像一面大镜子。要是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碧波荡漾,金光闪闪,叫人流连忘返。如果刮起大风,几百米水面白浪滔天,波涛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令人惊心动魄。
鄱阳湖最叫人赞美的是它丰富的水产。这里水产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鲤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
啊!鄱阳湖令人向往,令人赞美。我爱鄱阳湖,爱它的美丽多姿,爱它的物产丰富。我为我们的鄱阳湖感到无比的自豪。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流连忘返:________。
惊心动魄:________。
【2】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仔细读一读,再填空。
把万里长江比作_____。把鄱阳湖比喻为____。用____来比喻风平浪静时的鄱阳湖。
【3】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鄱阳湖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弹性水库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性水库”,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主要说明它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功用。
【3】把文中画“_______”句中“大多”这两个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结尾段介绍的内容,你觉得树林能__________________
【5】习主席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上文,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多发。普通感冒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分散发病,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就可迅速繁殖,从而致人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染。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流感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一般是冬季,南方多在冬、夏两季。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感冒病人,两到三周内达到高峰,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人并发肺炎,病死率较高,一次流行约6~8周,流行后人群重新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对易感人群尚未发病者,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80%的保护效果。预防流感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共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1】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知识。
【2】根据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流行性感冒通过接触及飞沫方式传播。( )
(2)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在气候突变时容易患感冒。( )
(3)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是人群集中的地方突然出现大量感冒病人。( )
(4) 接种疫苗之后就不会再得感冒了。( )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感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一般是冬季,南方多在冬、夏两季。”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流感就是普通感冒。即使得了,也没什么。休息几天就好了!”这种说法对吗?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末冬初,上六年级的小芳预防感冒应该注意些什么?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进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______)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1)下面不是汉字的特点是(__________)。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下面不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__________)。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4】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1】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 )。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把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在原文用“ ”画出来。
【3】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是(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4】对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句中的“屈”字做出准确解释的是( )。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曲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6】读了此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三顾茅庐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叫人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等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在等着,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 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进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根据所给解释找出文中对应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形容天气异常寒冷。__________
②比喻诚心地邀请别人。_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通过对张飞的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4】本文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短文内容,下列对刘备的性格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B.故意作秀给张飞和关羽看。
C.有政治抱负,但性格懦弱。 D.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21、句子练习。
(1)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战士们好了浮桥。
“把”字句:
“被”字句:
(2)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_____________
(2)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
23、说写表达
以“我为祖国点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