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灰浆(jiāng) 荣誉(yù) 讥笑(jī) 放肆(sì)
B.尼姑(ní) 牛犊(dú) 翻译(yì) 造诣(zhī)
C.拇指(mǔ) 胚胎(pī) 耕耘(yún) 公顷(qǐng)
D.华侨(qiáo) 迸发(bìng) 两鬓(bìn) 白昼(zhòu)
2、《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
A.杜甫 B.柳宗元
C.王安石 D.苏轼
3、下列对《月是故乡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一个“爱”字,奠定感情基调,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B.“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这一句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抒发热爱故乡的情感。
C.作者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而不喜欢别的地方的“大月亮”,是因为故乡的“小月亮”小得可爱。
D.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4、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包________ ________ 并________ ________ 间________ ________
勺________ ________ 贱________ ________ 侯________ 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沐浴—﹙ ﹚ 遨游—﹙ ﹚
低廉—﹙ ﹚ 普遍—﹙ ﹚
反义词:
便宜—﹙ ﹚ 清洁—﹙ ﹚
干燥—﹙ ﹚ 普遍—﹙ ﹚
6、写字表写汉字
dù jì cáo dū wěi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lǔ zhē zhài léi nà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chā
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诗中描写儿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描写儿童的诗句还有: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同样《村晚》中也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根据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________》的相关内容改写,另外三大文学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物,在《军神》中我们知道了那个年轻人具有____的特点;在《杨氏之子》中我们知道杨氏之子具有_____的特点;在《田忌赛马》中我们认识了善于思考的_____……
8、看拼音,写字词。
mà zha líng dang sāo yǎng hóu ló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cù yōng duàn liàn fàng sì dù jì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mào礼(__________) (__________)子 (__________)险 (________)密
zhàng拐(________) 打 (__________) 屏 (__________) (__________)量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第1、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
【2】选文最后一句话中“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选文中指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刷子李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zhān zhàn)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tiáo diào)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hé hè)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fèng féng),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píng pín)障。
【1】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描写刷子李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刷子李粉刷效果的句子。
【5】你对刷子李有什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每天不忘记读书。他说 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之外 就是爱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便不能生活
在流亡国外旅途中,他的行囊总是鼓鼓的,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富豪。谁知,行囊里装得最多的是新出版的书。
在伦敦时,他经常到英国博物馆的图书室里去读书。疲倦了,就伏在桌子上歇一会儿,醒来后又捧起了书本。
有一次,孙中山发现自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后就凑了些钱给他。隔了几天,留学生们去看他,一推门就看见满桌都是书。有人问他:“上次给你吃饭的钱大概都花在买书上了吧?”孙中山笑着点点头说:“是的,不过还留着一点儿,已经够吃饭了。”于是,大家都称孙中山是“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1)请给第1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_______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给孙中山先生一个怎样崇高的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主题思辨
作为少年儿童,是只要学习就行,还是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整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4】仿照选段的开头写句子。
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似的。
15、一枚硬币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
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不期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犹太青年说 因为我没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 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 怎么会发大财呢
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 )
②轻视,不愿多看一眼。 ( )
(2)请你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举止( )感动( )开心( )寻求( )
(3)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4)这样有深刻含义的文章你读得懂吗?(4分)
对待一枚硬币,英国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犹太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你佩服犹太青年吗?你觉得他成为老板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般的蓝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短文描写了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一自然段是________,起____________的作用,同时,它又是本文的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
(3)在短文中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4)短文第______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______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动态,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6)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7)短文引用了歌唱草原的歌曲作为结尾,描写草原的诗句、歌曲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角湾离小镇五里,小镇离县城五十里。
李老师在牛角湾教了很多年书了。以前,是他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星期一到校,星期五离校,如同一只飞来飞去的候鸟。后来,他的老婆患了重病,交不起医药费,就把县城的房子卖了。这样,李老师一家人就住在学校里了。李老师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学生娃心疼老师。今天这个拿几根黄瓜,明天那个拿几个鸡蛋,可李老师坚决不收。若收下来,就一定按市场价付款。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桃花吐艳,山上的蕨菜也蹿得筷子一样高了。李老师的老婆忙里偷闲,隔三差五就背个竹篓,与一帮村姑大嫂去采蕨菜。小镇赶圩的日子,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掉。有一次,李老师的老婆不小心在山上滑了一跤,一连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李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谁上课不专心,他会把眼睛瞪得溜圆;谁没完成作业,他会毫不留情地留下来。严师出高徒,李老师教的虽然是复式班,可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这天下午的作文课,李老师端着一摞本子,刚跨进教室,学生娃就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反了,真是反了!李老师的脸气得成了猪肝色。然而,学生娃的呼叫还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李老师挠了挠脑壳:“也好,不过你们得答应我的条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写这次活动的作文。”
耶!学生娃欢呼雀跃。李老师带着一班人,来到附近的山上。但见绿树丛生,青草遍地,还有不少野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李老师提议:“我们来举行爬山比赛。”学生娃回答:“还是采蕨菜比赛吧。”李老师点点头:“好。”
学生娃一哄而散:“看哪个采得多啊。采得多的是英雄,采得少的是狗熊。”四十多个学生娃渐渐消失在绿海中,直到日头西斜,学生娃才陆续下山,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回到学校,所有的蕨菜过了秤,一共是九十三斤。学生娃搓着黏糊糊的手,回家去了。
第三天,李老师高兴地在班上宣布:“蕨菜全部卖掉,按市场价一块五一斤,卖了一百三十多块钱,这些钱按人头分给你们。”“我们不要。这蕨菜是野生的,不是地里种的,老师不能不收!”孩子们齐声叫道,一张张幼嫩的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李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不久,学生娃惊喜地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个图书箱,里面放着几十本新崭崭的杂志,有作文书,也有小小说……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没辙:(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娃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有备而来:(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娃心疼李老师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给文章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1】选段中的场面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写了作者童年时,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又写了那些童年趣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空城计
诸葛亮调(diào tiáo)兵遣将,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运粮送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 峰)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帜,禁(jīn jìn)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三十个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mó mú)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拿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或许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他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音画去
【2】从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稳如泰山?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司马懿中计的原因是( )。(多选)
A.司马懿生性多疑
B.诸葛亮装神弄鬼
C.司马懿怕诸葛亮
D.诸葛亮知己知彼
【4】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空城计”这一计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三十六计”中其他的计策吗?用几句话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大观园。
(1)帮句子瘦身。
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
(2)改成转述句。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3)改成比喻句。
老先生满头白发,面容黝黑,目光直视着大家。
(4)改成反问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22、不改变句意,修改下面的病句。
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乐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请选择一处你去过的或是你感兴趣地道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写。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方式补充资料,文体不限,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