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半夜三更 神机秒算 一针见血 风平浪静
B.手忙脚乱 养遵处优 相貌堂堂 哭笑不得
C.胸有成竹 兴致勃勃 跃跃欲试 摩拳察掌
D.心惊胆战 肃然起敬 半信半疑 血肉之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态。”这个句子描述的是哪部著作中的人物,请选出来。( )
A.《红楼梦》 贾宝玉 B.《三国演义》 诸葛亮
C.《西游记》 孙悟空 D.《水浒传》 鲁智深
4、品读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①“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②“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③(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三个语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武松_______、_________(缺点)而又不失_______、_______(优点)的性格特点。
5、根据划横线部分的意思写四字词语,再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1.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的人物。______
2.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们顿时醒悟过来了。______
3.老师说让学生做一些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______
4.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真是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的好地方。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装订成册的著作。(______)
2.形容书籍、资料等数量繁多,十分丰富。(______)
3.大略的内容。(______)
4.比喻匆忙地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______)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_____)
2.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_____)
3.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并回答问题。
(________)算盘 (______)枪机 (________)药末 (________)指粉
(_________)笔杆 (________)耳朵 (________)书页 (________)鼻涕
以上短语,描写无名指的用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俄罗斯人的菜园子
①菜园子是俄罗斯人的重要生活天地。他们在那儿劳动、休闲、领略大自然;从那儿获取蔬菜、水果、鲜花,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和丰收的喜悦。
②菜园子一般在离城市几十公里的郊外,人们开车上那儿种地。
③往往都是几十户到几百户人的菜园子连成一片,面积可达一两个平方公里。人们只需去政府或所在单位登记,交纳不多的费用,就可以拥有一块菜园子,然后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翻土、种植、围栅、架棚、造温室、建房。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代代相传耕耘,非重大变故很少转卖。大多数菜园子里建造了住房和木质桑拿浴屋,菜地还配有十分方便的浇水系统。
④俄罗斯人在菜园子里造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建筑局提供的样板房,逐步购料营建,把房子造得各具风格,十分别致。室内壁炉可生火取暖、做饭,有的还带上烤箱炉,可自制面包、蛋糕和比萨饼。他们往往周末出发,在菜园子里劳动,远离城市的喧闹,尽享原野的清新空气,周日再返回城里。
⑤菜园子每年4~5月开始翻土,5月开始种植,8月开始收获。人们大量种植土豆、黄瓜、西红柿、大包菜、胡萝卜、洋葱、香菜……开发较早的菜园子种有不少水果,如苹果、草莓、杨梅、樱桃以及不知名的小果子。收获季节,全家出动,或邀请亲友帮忙,分享果实与喜悦。
⑥菜园子里的桑拿浴,是俄罗斯人冬季的一大享受,也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人们用大木头烧红大铁炉,然后将水泼到炉壁上,蒸汽可让室内温度高达80度。人们互淋热水,用杨树条抽打周身,放松肌肉和血管。等人热得难以忍受,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汗时,再将融有冰雪的冷水从头到脚淋下来,这虽使人难受,却能收缩血管,刺激神经,达到血管内渣物脱落并排泄的目的。
⑦俄罗斯人食用的蔬菜60%来自菜园子。他们把土豆、包菜收入菜窖,将黄瓜做成腌菜、泡菜,用草莓、西红柿制作果酱……俄罗斯人乐此不疲,对菜园子情有独钟。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括号内。
麻烦——______ 宁静——______ 舒服——______
【2】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介绍了______,第⑤段介绍了_______,第⑥段介绍了________。
【4】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
【5】你对俄罗斯人菜园子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然后回答。
风筝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zhēng)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 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 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zhì)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给②、③、④三个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6个字以内)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与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然后抄写下来,再写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 躁)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 喝),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 痛)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下面打√。
【2】写出文中描写海伦刻苦学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霖”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在文中指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点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①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②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选自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阅读链接”
【1】短文的第1自然段是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短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神态描写,说明他被冻僵的时间非常长。
B.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他的安详镇定,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3】文中画“ ”句子①是对军长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军长的________;画“ ”句子②是对军长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军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C.“怔”和“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军长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D.使读者体会到军长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在读这篇短文的时候,一幅幅动人画面依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可以概括为行军图、让马图、______、发怒图、______。
【6】下列对这篇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作者在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军长作了简要汇报。
C.军长看到死者时,短文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军长两个人物。
D.短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短文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军长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军长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13、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1】听了护士的话,沃克医生的眉毛为什么扬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为什么会拒绝使用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中等生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于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我和丈夫悄(qiāo qiǎo)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kān kàn)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xiāo xiào)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⑦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mò mù)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用“ ”划出文中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近义词:
困惑——_________ 疲惫——___________
写反义词:
大大方方——______________ 焦躁——_________
【4】仔细读②——⑥小节,完成以下练习:
(1)这段文字记录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描述下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分别找出“丈夫”的神情,说说其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小节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乐观幽默”的性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想想第九小节中,“我”听到女儿的话,为什么“猛地一震”?到后来,心里又为何“蓦地一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文章,你如何看待文中的那位“女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语段阅读。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 )两( ),(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 )( )( )( ),硬是( )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 )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 )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 ),咕咚一声,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动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 破绽——
(3)用“____”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4)这段描写反映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6、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①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②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1】选文主要描写了“牧场之国”的两个时间场景: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2】选文主要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其中第①属于_________描写,第②句属于_________描写。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微弱的光芒”这几个词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夜晚荷兰牧场之国的_____________美。我还能依照词语的结构写出两个体现夜晚这种美感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为什么要描写汽笛声和车船的来往?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品读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内心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后来,这首歌词交到音乐家聂耳手中。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____
(2)(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作词,___________作曲。
(2)我国国歌的开头句是___________, 结尾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聂耳是怎样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一句中“最强音”指的是( )
A.这首歌中有许多的强拍。
B.唱这首歌要用最大、最重的音。
C.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坚定有力,把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体现出来了。
【5】唱一唱国歌,说说你唱国歌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②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1】选文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写故乡的________来体现的。
【2】读画线句,第①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________。第②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3】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相照应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月是故乡明”为题目是为了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9、文学性文本阅读。
草原即景
①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得望不到边际,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②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慕之感。
③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做“旱海”-几亿年以前,它也许就是地道的海。过去,这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牧人、旅客都视之为畏途。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边偶尔出现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在何其他可以做路标的东西了。那些土丘也许是为搭篝火而堆起的石头。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④也许因为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缘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也特别留心。在辽阔无边的蓝天上,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这时候,汽车声嘶力竭地跟云彩赛起跑来。忽然,煤层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点可是把脑袋从帆布里钻出来,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⑤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我说“完整”,是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⑥不一会儿,风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来,云彩又驯顺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视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天里逍遥自在地飘浮。
⑦蓝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条叠成无数折的黄色带子。每逢汽车“呜呜”地向上爬行的时候,我们就好像是朝着一条通天的大道开去。不过爬到顶端,就又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
【1】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自然段(________)→2自然段(马背上的草原人)→_________自然段(被称作“旱海”的原因)-④~⑥自然段(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广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畏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③④自然段,用“_______”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揣摩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21、按要求改句子。
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22、构思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画面时,你想要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放入旁白中,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你的身边或许有一位严格的爸爸,一位爱唠叨的妈妈,一位喜欢和你下棋的爷爷,一位想让你变胖的奶奶……你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但静下心来,细细回忆起跟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你的心中一定涌起满满的幸福。请你选择其中最感人的一幕,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