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为所填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画“√”。
(1)( )荆请罪
A.享有。 B.背。 C.拖欠。
(2)同心( )力
A.共同。 B.调和;和谐。 C.协助。
(3)攻无不( )
A.质量或重量单位。 B.战胜。 C.克服。
(4)理( )气壮
A.挺直。 B.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2、给下列成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用“√”标在括号里。
(a不约而同:(1)提出或商量( )(2)邀请( )(3)约定的事( )(4)限制( )
(b)不计其数:(1)计算( )(2)主意( )(3)打算( )(4)测量或计算度数( )
(c)丢盔弃甲:(1)舍去( )(2)扔掉( )
(d)情不自禁:(1)感情( )(2)私情,人情( )(3)实情;情况(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弦(xuán) 祸患(huò) 关节 渺小
B.爱憎(zènɡ) 轧伤(yà) 接触 粱国
C.天赋(fù) 造诣(yì) 亨乐 团结
D.窈窕(tiǎo) 困窘(jiǒnɡ) 试探 冲撞
4、近义词。
漂亮——(________) 瞎闹——(________) 闪烁——(________)
存心——(________) 随意——(________) 圆滚滚——(________)
不可胜数——(________) 大概——(________)
乐此不疲——(________) 盼望——(________) 威风——(________)
5、我会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浸寒漪。
(2)牧童_______________,短笛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
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________)的牛犊,有(________)的老牛。一匹匹骏马(________),一只只绵羊(________),还有(________)的小鸡和(________)的长毛山羊在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自己的王国。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同学甲: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
同学乙:当“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并且“用刀片_______污迹,又用细绸子____________”,这一细致的描写,让我感受到梅花在老人眼中不仅仅是花,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丙:“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外祖父和小孩子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这样比喻,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丁:读完了课文,我明白了“梅花魂”的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不值:____________(2)屐: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4)扉:__________
9、阅读故事,完成练习。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魏政权。但是由于蜀将马谡(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他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曹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个个吓得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的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ɡ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这个故事写的是著名的( )。
A.空城计 B.声东击西 C.西游记 D.连环计
【2】从这篇文章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____和____
①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②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③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司马懿的大军来到西城之下时,看到诸葛亮在做什么?把有关句子画上“ ”。
【5】为什么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能骗到司马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 ”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1】选用典型事例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本文表现快手刘选用的典型事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人物,分别写出下面四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______________
【3】“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文中写周围人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总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
【2】联系课文,“应接不暇”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
【3】“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联系课文,“这样”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用“ ”画出“人人为我”的句子;用“﹏﹏﹏”画出“我为人人”的句子。
12、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又窄又深——______ 轻快灵活——______
【2】文中把小艇比作_____、____和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3】在介绍小艇时,使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上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相应的线段上,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A.平沙无垠 B.碧波万顷 C.风光旖旎 D.美妙绝伦 E.巍峨雄奇
【2】给文章括号里选择一组合适的关联词( )
A.因为……所以……
B.不管……就……
C.只有……才……
D.不但……而且……
【3】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明显地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通过其他地方的月亮,来突出表现家乡的月亮,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我的好朋友——修鞋匠
马艳敏
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还得从我的脚说起。
我一生下来,脚就比一般女孩子的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脚越来越大,所以鞋特别容易破。新鞋没穿个把月,就得找鞋匠补,于是我认识了一位年纪很大的鞋匠。
第一次到他那里补鞋时,我拿了一元钱,提了一双踢掉一块皮的鞋。修鞋摊子前,只见他正低头专心致志地补一双女士皮鞋。他穿着旧棉袄、旧棉裤,一双粗糙的大手,起了厚厚的老皮,大拇指的指甲也已脱落了。那花白头发告诉我,他已年近花甲。老修鞋匠抬起头,看见我,笑着说:“小朋友,来补鞋吗?”我点了点头,把鞋递过去。他看了一下,便熟练地补起来。老鞋匠一边补一边问:“小朋友,几岁了?”“老爷爷您猜!”“12岁?”我被他准确的回答惊呆了。他又问我上几年级,学习成绩怎么样……我一一告诉了他。鞋修好了,费用是两元钱,可只有一元钱,我脸红了,他摆摆手:“没关系,我就收一块钱吧!”第一次补鞋,老修鞋匠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去年夏季的一天,下着蒙蒙小雨,我拿了一双脱胶的鞋找老鞋匠去补,修这种鞋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别人是不愿意修的。他看看鞋,二话没说,先抹了点万能胶,便补起来。只见他一手按着鞋边,一手拿穿了粗大麻线的铁针沾了沾水,用劲一按,针尖穿进去,接着向上一针,又从前边穿出来,一缝就是半小时。老爷爷递给我已修好的鞋,满脸慈爱地说:“满意吗?”我一看,补得真好,完全看不出补过的痕迹,拿回家,爸爸妈妈也连声夸好。
至今,我虽然不知道修鞋匠老爷爷的名字。可早已打心眼里把他当成了值得尊敬的好朋友!
【1】“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还得从我的脚说起。”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我认识修鞋匠的原因是( )
A.我和修鞋匠是邻居。
B.我脚大,经常要买鞋。
C.我脚大,鞋经常破,常常找修鞋匠修鞋。
【3】“那花白头发告诉我,他已年近花甲”,从加点的字,我知道他的年龄是( )
A.快50岁了 B.快60岁了 C.快70岁了
【4】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件事情,这两件事之间是___________关系,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想一想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这种鞋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别人是不愿意修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将成品进行了展示,奇奇看后对诸葛亮产生了兴趣,于是去找了相关故事进行阅读。
空城计
佚名
①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率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以备蜀军大撤退。然后,诸葛亮让马岱(dài)、姜维仍领兵伏在山谷中。他调派停当,便先率五千兵马去运送粮草。
②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yì)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大将,所带的五千兵马,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两千五百兵马在城中。众文官听得这个消息,无不惊恐吓得魂不附体。
③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收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让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chǎng),戴了丝织布头巾,让两个童子在城楼上点上香,悠闲地弹起琴来。
④魏军前军冲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诸葛亮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执塵(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⑤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他回到军中,下令后军作前锋,前军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尔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⑥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逃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两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的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战。”众官犹有余悸(jì),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好扔下西城逃跑了。”诸葛亮说:“我如果是司马懿,一定不立即退兵。”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请根据内容梳理并填空。
空城计 | 起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蜀军城中只有两千五百兵马。 |
经过(2)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造出一派祥和的氛围。 | |
结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已让关兴、张苞在北边小路等候迎战。 |
【2】(词语理解)请你联系上下文猜测句中加点部分的意思。(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他调派停当,便先率五千兵马去运送粮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官犹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作用)同学们对下面这个句子产生了争议,请你选出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
A.此句运用了语言描写,从司马昭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一点军事知识都不懂。
B.用司马昭的话来衬托司马懿的多疑,侧面表现出了诸葛亮善于洞察人心。
C.此处有关司马昭的语言描写可以直接删掉,不会对文章有什么影响。
D.此句引出了后文司马懿对于自己退兵的解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内容理解)请你分析下面三个“笑”的不同之处,将表格补充完整。
文中的三个“笑” | “笑”的原因 | 什么样的“笑” |
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 | 司马懿并不相信属下报告的城门大开、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的消息。 | 不以为意的笑 |
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 | (1)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的笑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 (3)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的笑 |
【5】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你也运用语言描写,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注意要能突显人物的特点。(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梁国
那个年代的留关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gāo xīn)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líng hún),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接头抱怨说:“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的指了指太阳说:“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和痛苦的。”我俩于是又开始挥汁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次,两个工人不知道为什么争少,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分开了,不久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冗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都站在地狱的边缘,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着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吧。”从此我常在午餐中删一段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kè bó)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
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地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多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唤,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写词语。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本文记叙了“不识字的老师”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对“不识字的老师”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路瑟对“我”的帮助之大,影响之深?请用“ ”画出。
【5】“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中对“咀嚼”的正确理解应为( )。
A.回味、反思 B.吞咽动作
【6】用“√”标出描写路瑟性格特点的词语。
温柔( ) 宽容( ) 拾金不昧( )
诚实( ) 细心( ) 助人为乐( )
17、课内阅读。
第一个特色,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用散文的话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1】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缝 _____( )_____( )
扎_____( )_____( )
【2】“事物不可想象或无法理解。”是文中( )一词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请写几个这样的词语:不________、不________、不________。
【3】写出一句作者想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松的生命力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 )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 )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 )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用劲 B.死力 C.拼命
【2】大拇指和食指的工作分别有什么特点?
大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拇指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最肯吃苦。
B.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比大拇指“机敏”。
C.食指的作用很大,常靠自己完成任务。
D.选文分别介绍了大拇指和食指的长处和短处。
19、课外阅读。
个 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的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下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荷花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露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又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个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若“豁”字不知读音,查字典应用___查字法,先查___,再查___画。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扬州个园的?请填空。
步入大门→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用 “ ”画出来。
【4】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曹操被周瑜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2】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3】我们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我们要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上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4】将句子写具体:
天空真蓝啊,蓝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改写成拟人句)
21、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22、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这样,我怎能放心得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爱美丽的天安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如外貌长相、穿衣打扮、言谈举止、行为做事等等。如果要写自己,你选择哪个方面,选择哪些事例呢?下面请你以“_____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把事例写具体,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