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冈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没有调查研究,就果断地下结论,结果错了。 B.我虽然刚转到这个班,但很快适合了。

    C.这里弥漫着呛人的一股橡胶味。 D.最近,我们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渡过面前的难关。

    B.切忌不要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C.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讲座。

    D.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解决了一道大难题。

  • 3、《论语》一书中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主题是_______。( 

    A.节俭

    B.勤劳

    C.仁爱

    D.智慧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组成词语。

    ____  瓢______  蝴______  拴_____ 

    _____  飘______  湖______  栓_____ 

    _____  漂______  糊______  痊_____ 

  • 5、积累与运用。  

    1天行健,________ 启示人们奋发图强,永不停息.  

    2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3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聊印,不畏艰难,不怕自折,坚韧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4)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回文联)  

    5________________ 风风而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唐朝诗人________写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_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作有联系神话传说________故事,沿着黄河到天上去做客,想象真是奇特。

  • 6、按注音写词语。

    liè  qie yāo  he xuán wō niè  jié qí  q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 7、写出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___

    2.毛主席的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________

    3.一个国方兵士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   (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_____    bēn fù_____

    tè shū_____ juàn liàn_____

    nǐ dìng_____ àn dàn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现代文阅读。

    炎夏说瓜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结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他在离我村三四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河”。他在高粱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河水清且浅。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眼罐。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棚映入眼中。我们拨开高粱,走进瓜棚。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旁边有一枝土枪。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人夜间来“摸瓜”。我们和瓜地主人聊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主人慢慢起身,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送到我们面前,用瓦盆里的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手指弹弹,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我们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我们用手抓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瓜,又甜,又鲜,可口沁心。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这时,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爽,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吃瓜的故事。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土屋的茅檐上了。

    年老了,在都市里吃瓜,想到儿童时期吃瓜的往事。一样是夏天,一样是吃瓜,在北京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吃瓜,是一种享受,但我感觉,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却更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1】《炎夏说瓜》是一篇________(记叙 说明)文,主要写了作者儿时和__________在乡村瓜棚里__________的快乐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____________之情。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点的句子中,“浓厚的生活情趣”是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道题中,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道题来回答。

    (1)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城里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2)如果你是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乡下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这个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容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一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它的含义还有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写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用“﹏﹏”画出来。

    【4】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以勤奋为起点

    我在少年时代,曾见过不少天资聪明、敏锐过人的学生,可是,有些人自以为才华超群,忽视了勤奋努力,结果他们的天才一天天地暗淡下去,落得一事无成。这就应验了中国一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相反的例子也不少见,有的人并无天才,但很有自知之明,终于勤奋不怠;遇事寻根究底,终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天才并不可靠,只有勤奋才靠得住。

           , 我要告诉全国少年一句心里话:你们在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____相信天才”,     相信勤奋     这样,你们    能看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艰巨性,才会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去攻克学习和工作的难关,锻炼成攀登科学高峰的勇士。

    在向四个现代化的雄伟目标进军的时候,少年儿童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然而,我们现在希望的,却是要求你们在刚刚开始迈步的时候,就要以勤奋作为自己的起点!

    1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面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因此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因为    只有…………         只要…………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牧场之国(节选)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第一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二段的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选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赞叹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赞叹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赞叹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后,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余老五

    余大房何以生意最好?因为有一个余老五。余老五是这行的状元。余老五何以是状元?他炕出来的鸡跟别家的摆在一起,来买的人一定买余老五炕出的鸡,他的鸡特别大。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上děnɡ称,分量差不多,但是看上去,他的小鸡要大一圈!那就好看多了,当然有人买。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鸡蛋下了炕,几十个时辰。可以出炕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还是稳一点。想等,没那个胆量。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眼睛塌陷了,连颜色都变了,眼睛的光彩近乎疯狂。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木床、棉絮,一切都准备好了。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吧?”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地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上床,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老五自掌炕以来,从未误过一回事,同行中无不赞叹佩服。道理是谁也知道的,可是别人得不到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才分,是学问,强求不来。

    余老五炕小鸭亦类此出色。

    注:炕鸡:孵小鸡。

    (节选自《汪曾祺全集卷一鸡鸭名家》)

    【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文中“戥子”这件东西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老五之所以被称为炕鸡这一行的状元是因为(          )(可多选)

    A.余老五炕出来的鸡特别大,买的人多。

    B.余老五人品好,同行都很佩服他。

    C.余老五炕鸡从来没有失败过。

    D.余老五博学多才,很有学问。

    【3】请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面表格和相关题目。

    小徒弟言行

    余老五言行

    小徒弟心理变化

    轻轻地问:“起了吧?”

    摇摇头

    焦急

    又问:“起了吧?”

    摇摇头,继续抽烟

    _______

    赶紧一窝蜂似地取出

    作然而起:“起!”

    _______

    简直是才放上床,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_______

    (1)为什么要反复写余老五摇摇头,汪曾祺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汪曾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小徒弟的言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汉字赞》选段,回答问题。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1观察/辨别字体,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甲骨文    E.行书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你能猜出这个用繁体字书写的词语是什么吗?写在括号内。

    愛國——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生活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商场:轻仓处理(   ) 全场八拆(   )  饭店:供应早歺(   ) 稀饭曼头(   )

  • 15、请你认真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雪中送炭

    ①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②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③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④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⑤被子!送给我?这哪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被子和一条也子,现在主席把被子给了我,夜里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定呢?不管我怎么说,警卫员还是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⑥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雪中送炭”本义是指在___________时,给别人送___________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文中的意思是指在战士遇到困难时,毛主席派警卫员给战士送___________

    【2】“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里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寒呢?”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这句话是对“我”的_________描写,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附近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四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常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画“____”的部分对小姑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第二次跪是( )。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了军情紧急。

    C.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D.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是要深化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 17、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给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妈。爸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听了便叫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涕,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文章开头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2】“爸爸听了便叫嚷道”,“叫嚷”一词表现了(     

    A.爸爸嗓门大。

    B.爸爸性格暴躁。

    C.爸爸对“我”摔断腿的不满。

    D.爸爸送“我”救治时的急切心情。

    【3】“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给他点颜色看”指的是(     

    A.“我”十分生气。

    B.“我”决心教训爸爸。

    C.“我”决心让爸爸生气。

    D.让爸爸知道没有他,“我“照样行。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说明妈妈认为孩子偶尔犯错可以谅解。

    B.对于爸爸总是不用语言表达爱。“我”很不满,因此文中充满“我”抱怨的话。

    C.本文中的爸爸比较不善言辞,他对孩子的爱是通过一些不易发现的言语、行动来表达的。

    D.文章用疑问的方式结尾,意在告诉读者,爸爸已用种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表达爱。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觉到。

    【5】第7自然段中面线句子含蓄地表达了爸爸对“我”的思念。爸爸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能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

    【6】第2自然段写“我”偷了一块糖,爸爸不但让“我”送回去,而且还要“我”帮助卖糖人拆箱卸货作为赔偿,爸爸这样做是否有点小题大做?为什么?

    ___

  • 18、可以改变的是态度

      有位老妇人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  账)单,老妇人发现比原来谈(托  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   )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   )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鞋子一样,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方——(   ) 推重——(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填空。

      (1)“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一句中,“自己的境况”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初见男主人的时候,油漆匠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男主人______________;后来,油漆匠对男主人的态度变为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括号里打“√”。

      (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

      (2)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

      (3)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

      (4)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   )

     

     

  • 19、课外阅读。

    丰碑(节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  座)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  辩)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静 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于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贴地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厉  严峻  严肃)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 座)晶莹的丰碑。

    1用“√”选择正确的词语,并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_________;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_______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鄂,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张骞开辟丝稠之路。

    ①写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②写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 21、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 22、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

    《童年的水墨画》何止是街头溪边江上的只要你留心身边的一切校园花丛郊外集市村头的大榕树……它都可能是一幅独特的水墨画你能仿照《童年的水墨画》一诗也来写几句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