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2年,斯大林发布了一道著名的命令:“我们每退让一寸土地,敌人便增强一分,我们的国家防御则削弱一分。……是该停止退却的时候了,绝不能后退一步!”1943年,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说:“此役成为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德国进攻波兰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苏军攻克柏林
2、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B.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加强宪法的制定工作
D. 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3、如表可知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 (单位:千万英镑)
国别 时间 | 德国 | 奥匈帝国 | 意大利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
1890年 | 2.88 | 1.28 | 1.48 | 3.14 | 3.74 | 2.9 |
1914年 | 11.08 | 3.66 | 2.82 | 7.68 | 5.74 | 8.82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4、隋朝虽然短暂,但许多举措对我国历史影响深远。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
A. 创设科举制 B.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 创立行省制度
5、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农奴制
B.国家分裂
C.殖民统治
D.幕府统治
6、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的重要认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7、土地是农民的生命,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
A. 农民向政府交付10美元获得土地
B. 农民可从地主手中赎买一块份地
C. 政府无偿分配土地
D. 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土地
8、从下表中我们能够得到的认识是( )
会议名称 | 时 间 | 主要内容或影响 |
巴黎和会 | 1919年 | 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 |
华盛顿会议 | 1921—1922年 | 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使中国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慕尼黑会议 | 1938年 | 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给德国 |
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B.恐怖主义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危害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此诗主要肯定的是 ( )
A. 张骞的冒险精神 B. 张骞对经济交流的贡献
C. 张骞开辟了祖国疆土 D. 张骞对民族团结的贡献
10、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其中“历史赋予的使命”的内涵是
A.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B.推动欧洲近代化进程
C.全面否定封建专制统治 D.亚非掀起反殖民狂潮
11、对下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会议确立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图二宪法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图三蕴含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智慧
D.该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12、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作出的伟大创新 B.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都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13、杜鲁门总统在敦促国会通过某项计划时说:“虽然欧洲经济上的复兴是重要的,但只有经济恢复的措施就不够了。欧洲自由国家认识到,倘要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护性措施。”后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是 (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北约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成立欧共体
14、“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A. 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 B. 废除农奴制,解放衣奴
C. 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D. 科技立国,重视人才培养
15、“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事力量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德国
C.英国和俄国
D.俄国和德国
16、19世纪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为实业救国创办了
A. 南通大生纱厂
B. 继昌隆缫丝厂
C. 通海垦牧公司
D. 汉阳铁厂
17、“1208年,罗马教皇伊隆桑三世批准巴黎大学师生可制定自己的章程。据此,1215年,罗马教皇特使库尔松为巴黎大学制定了第一个章程,取消圣母院主事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章程对艺术和教育进行改革,对教师资格作了具体规定。”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早期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政治独立权
18、有学者指出:反△△△在发达国家有,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前者主要是产业转移,外来移民增加;后者是因为外国大公司垄断,大量排放污染。△△△是指
A. 信息化
B. 多极化
C. 工业化
D. 全球化
19、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是( )
A.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0、“16—18世纪中期,英国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贩运黑人奴隶和不平等贸易,这些贸易公司通常由政府授予特权,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这一行为( )
A.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C.使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有助于发现“新大陆”
21、杰出的人物推动和影响着时代的变迁。
(1) 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独立,他被誉为“圣雄”。
(2)凯末尔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艰苦斗争,创立土耳其共和国。1934年被授予 称号。
(3)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代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_______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________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2)1917年,美国参加__________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__________的失败而结束。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________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________。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___。
2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西亚和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4、《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________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________和约及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
25、清朝雍正时期(_____________)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6、《________》签订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________制逐渐形成。
27、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________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___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
28、填空: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_________问世。此后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_____迅速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展开。除此之外还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29、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___。十年后的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_______》,与《北大西洋公约》针锋相对。
30、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________与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
31、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四:追本溯源……中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四幅图文材料,列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两幅图示所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基于“独火器万万不能及”的认识,洋务派创办了什么类型工业?列举一例。
(3)依据材料三,列举这次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4)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最大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2、“抗争”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30年代,欧洲工人队伍成长壮大起来.英国工人阶级为反对剥削压迫,争取生存权利掀起了什么运动?
(2)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170年前一部伟大的著作横空出世,它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这部伟大的著作是什么?
(3)99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星空,宣告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今天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早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血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青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99年前五四运动的“抗争”对象是谁?新时代“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4)根据在教材中贯彻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3、观看下面两幅图思考:
(1)图A反映了什么事件?图B反映了什么事件?
(2)就事件的性质来看,图A和图B事件有何相同之处?你怎样看待这些事件?
34、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材料一中两次会议是指哪两次会议?二战后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
材料二:冷战后,美国为了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
(2)材料二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材料三: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与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国家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为顺应这一经济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近代以来,少数大国建立起国际秩序基本特征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对落后国家的经济掠夺,被称为“国际旧秩序”,……世界人民渴望建以和平、公正、平等、合作为原则的新的国际秩序,……。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
(4)极据材料四指出国际旧秩序的基本种征有哪些?世界人民渴望建立怎样的国际新秩序?